中国江苏网12月17日讯北京时间12月3日上午9点,天色朦胧,东方未晓。全国著名血液病专家、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教授,已带领医生们开始例行查房。他仔细询问患者病情,一一叮嘱注意事项。
莽莽昆仑,巍巍天山。这里,是地处帕米尔高原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是中国最后送走晚霞的“西极”,也是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的“落脚处”。初冬时节,记者走进克州,强烈感受到许多像吴德沛一样的江苏人,与克州人民结下深情厚谊,恰如库姆孜弹奏的乐曲那样悠扬动人。
“组团式”医疗,
让牧民欣逢“江南名医”
地处南疆的克州,山地面积占95%,被称为“万山之州”。这是全国唯一以柯尔克孜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州,属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江苏对口支援的3个县市均是国家级贫困县。
“做好对口援疆各项工作,是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担当。”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克州*委副书记关永健说,推动江苏援疆工作成果在克州落地生根,让这里的百姓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接受更好的教育、享受先进的医疗,是全体援疆干部努力的方向。今年江苏前指共安排援疆项目70个、资金4.9亿元,克州各族老百姓已从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江苏医生真是‘亚克西’!”12月3日,医院,看见做完手术不久的阿依扎达高兴地向医生们竖起大拇指。今年18岁的阿依扎达是柯尔克孜族姑娘,高二学生,因心脏房间隔缺损经常头晕头疼,得到江苏医生精心治疗后正迅速康复。
克州的农牧民长期在高海拔地区生产生活,心脏病在当地高发,加之相关医疗技术人员稀缺,很多患者无奈前往医院就诊,费用高、人也特别受折腾。江苏省医疗援疆“润心计划”解决了这一难题,患者花费不大就能接受手术治疗。
“江苏以‘组团式’医疗援疆的形式,从8医院选派40多名优秀医院,针对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和文化等领域进行全方位提升。”医院*委副书记、医院院长丁强告诉记者,医院已接诊患者2.02万人次,实施手术台次,开展临床技术新项目33项,越来越多的各族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江南名医”的优质服务。
43岁的卡德尔江·木沙是一位柯尔克孜族医生、土生土长的克州人。作为一名心脏外科大夫,卡德尔江说,“润心计划”堪称他技术成长的“里程碑”。在江苏援疆医生的指导和协作下,卡德尔江主持完成了两例心脏病手术,信心大增,对今后独立开展手术颇有裨益。
“医疗‘组团式’援疆不仅要给当地患者看病,更重要的是培养当地医疗卫生人才。”丁强说,留下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克州百姓才能持久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眼下,医院医疗水平和管理能力持续提档升级,并成功登上创建“医院”的平台。
“在江苏省‘组团式’援疆医生的带领下,医院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医院*组书记艾斯卡尔·白西尔感慨地说,“没有江苏的无私帮助,哪有医院的快速发展。”
“造血式”教育援疆,
培育发展内生动力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走进由昆山市援建的阿图什市昆山育才学校,便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一教室少数民族面孔的孩子,普通话讲得字正腔圆。
这是江苏在克州不断推进双语师资培训的成果。在江苏投入多万元建设的南疆第一所双语师资培训学校,记者看到,来自全州各地的教师正在明亮的教室里接受汉语培训。松他克乡园艺场小学老师吐尔昆·沙依提说,经过集中培训,自己的汉语听力、发音及阅读水平提高了很多,“回去再教给孩子们”。教育部新疆双语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克州双语教育普及率已达86%,超过全疆平均水平。
在乌恰县黑孜苇乡小学,记者看到,蓝天白云之下,一群朝气蓬勃的孩子正在操场上快乐地奔跑。该校*支部书记努尔提依甫说,常州援疆前方工作组投资万元,修建了学生宿舍、食堂、篮球场等教学配套设施,保障适龄儿童都能入学。牧民吐尔地买买提·努尔的两个孩子都在这里上学,他高兴地说:“我们的孩子赶上了好时代!”
扶贫先扶智,江苏把教育援疆放在优先位置。“通过累计投入4亿多元,江苏在克州高标准建设了一批双语幼儿园、中小学校和双语师资培训学校、职业学校。”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副社长、克州教育局副局长沈本领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江苏在开展援建工程项目的同时,更注重“造血式”智力援疆,激发当地发展内生动力。
“我们从无锡过来的4位老师,不仅仅抓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发挥骨干作用,通过‘传帮带’,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教师人才队伍。”阿合奇县同心中学副校长黄力凡说。
为实现克州高等教育“零”的突破,江苏14所高职院校联合对口帮扶克州职业技术学校,支持创建“克州江苏职业技术学院”。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具有柯尔克孜民族特色的职业技术学院。来自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丁莉东担纲克州职业技术学校校长。
“你看,我们这里的4S店教学区,跟正规的汽车4S店一样。”站在该校宽大的教学车间,带领我们参观的丁莉东不无自豪地说。一群少数民族学员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观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其他诸如民族服装设计、库姆孜乐器创新等课程,颇具地域特色。
“暖心式”民生工程,
助牧民过上幸福生活
顶着凛冽的寒风,踏着厚厚的积雪,记者来到乌恰县黑孜苇乡也克铁热克村的牧民安置房探访。
远远望去,一排排黄墙红瓦的房屋,映着白雪格外明丽。走到一家门前,轻轻掀开门帘,一股暖气扑面而来。外面冰天雪地,屋里温暖如春。
习惯了游牧生活的古丽娜尔·阿依萨,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像城里人一样住进这么漂亮舒适的房子。“我们推出‘富民安居’工程,牧民只需掏很少的资金,就可搬进82平方米的新房。”常州援疆前方工作组组长、乌恰县委副书记李文涛告诉记者。
“以前出门漫天沙土,一脚踩下去能没到脚脖子。”在被誉为“中国猎鹰之乡”的阿合奇县,科克乔库尔村村民马坎·白克尔谈起村里的大变化时高兴地说:“现在道路整洁了、暖棚搭起来了,村里人过冬温暖舒适。”
科克乔库尔是极具柯尔克孜族传统风格的古村落。“为了提升村民居住条件、保护传承民俗文化,我们探索打造了科克乔库尔文化村。”无锡援疆前方工作组组长、阿合奇县委副书记吴伟君介绍说。玩猎鹰、赏刺绣、骑骏马……来到文化村,游客可参与的项目多多。
乌恰县地处天山山脉与昆仑山脉交汇处,上游水库流下来的水,经过煤层带和戈壁滩,到此已成“黑水”“泥水”。水质不过关,肾结石、胆结石等地方病多发。
“乌恰县水厂建设因此被列为江苏援建的重要民生工程。”来自江苏的水利专家、克州水利局副局长夏方坤告诉记者,通过抓紧实施,短短一年,就让3.5万居民喝上了干净的“放心水”,改变了乌恰县城长期饮水不足、饮水质量得不到保障的状况。
如今的帕米尔高原上,无论是偏居一隅的山区村落,还是隐于绿洲的静谧小城,江苏援疆资金帮扶的民生项目随处可见。
皑皑慕士塔格峰、滔滔克孜勒苏河,见证着克州各族人民幸福指数的不断攀升。
本报通讯员陈仁云
本报记者吴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