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根治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一个名字,刻在石头上未必不朽,刻在木板上未必永存,只有刻在人们的心上才能千人传诵、万古流芳。
这个名字就叫“教师”,她托起知识的传承,穿越时光的隧道,撰写文明的史册。回首过往,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谆谆教诲;展望未来,每个人的进步都倾注着教师的心血情怀。
多少年来,吴江的老师们,每日“三省吾身、孜孜不倦”,精心打造高质量教学的标杆;展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风采,培育品学兼优、志存高远的莘莘学子。
今天让我们走近吴江铜罗小学陆敏华,一起倾听属于她的三年援疆故事!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5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然而,下面的学生有的讲话,有的瞌睡,有的嚼口香糖,有的掰馕吃……来到*的第一节课,根本上不下去!
三年的援疆生活,也就这样开始——
做幸福的援疆人
遇见最美感谢有您
01忍受着
初到阿图什,迎面而来的都是“难”。干燥的气候,眼鼻干痒、皮肤干痛;“下土”的天,总是灰蒙蒙的;食材单一,饮食不习惯……更难忍耐的是一到夜里,对家人的牵挂,像石头下的野草,钻出来,疯长!
然而,最大的难是教学工作由于语言难沟通而无从着手。学生几乎没有汉语基础,听不懂我们所讲的,成了支教工作最大的问题。教和学不在一个“频道”上,我们有力无处使……
02工作着
既然来了,就撸起袖子加油干。第一学期,我把重心移到研究学生上来,并进行“滴灌教学”尝试。在充分了解和被学生接受后,根据他们的基础和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学就顺畅多了。两年里,我班语文在8个班中一直是第一。学生成绩和兴趣的提高,初步见证了苏南的教和南疆的学嫁接成活。在受援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交流会上,我分享了“滴灌”教学法和充分利用班级“领头羊”等教学体会,对援疆老师和当地老师的教学提供了借鉴。
除了做学生的老师,我们还是老师的“老师”,带徒弟、做讲座、做教师竞赛评委、送教下乡。在相互听课和公开课展示中,大家评价我的课堂“简明、扎实、有趣”,易教易学。第一批援疆支教工作接近尾声时,我面向阿图什市近名教师,上了一节“苏南课堂教学模式”样板课,受到了当地教育局领导和老师们的好评。
我所在的后方学校,还与当地小学结对。在节假日,我和援友一起到学校开展送教帮教和爱心捐助活动。一年半里,我们多次到结对学校开展教学业务指导,并为当地小学生捐助物资达20多万。遥远的阿图什留下了我们的足迹,也留下了吴江援疆的印记。
03快乐着
一个人的苦与乐,溶解在人群,苦被稀释,乐被分享。去援疆,我们不仅是教育工作者,也是民族团结的维护者。我们受援的二小,有维族老师、内招老师,还有援疆教师。地域文化差异大,要融洽其中,既不能做无立场的和事佬,也不能做事不关己的局外人。“有利民族团结的事要做,不利民族团结的事,绝对不能做。”这就是我的立场,团结协助就是我的态度。一年半的共事相处,我赢得了同事们的信任和友谊。
“促进民族团结”不是援疆支教的附加,而是时刻不忘的使命。在受援地,我们6位吴江援疆老师组成了“爱无疆”爱心小组,利用节假日,去阿图什儿童福利院开展包粽子、做香囊,猜谜语、学国语等爱心陪伴活动,带给孩子们快乐的同时,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深受福利院孩子和领导的欢迎。
04幸福着
汗滴进土,土里开出了花。一年半的援疆支教,让我真切地体会到“被需要”,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当地领导、师生的认可和赞誉,收获了成绩与荣誉的同时,也收获了美好的情谊。第一批援疆支教快结束时,援疆前指征求我们去留意向,当时我很矛盾,我知道家人的牵挂,后方单位的需要,都希望我回去,但我还是遵从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和他们商量后,最终留了下来。我始终认为,在遥远他乡,如能有点作为,有点用,就值得,就幸福。
我觉得自己就像树旁的滴管,
一点一点地融入泥土里,
我深深知道,我的每一滴,
对这里的孩子而言,珍贵无比。
虽然这里的教学困难出乎意料,
但看到孩子们一天天地进步,
我的幸福感也无与伦比。
我只是一点星光,但黑夜比白天,更需要我。
我只是一点星光,黑夜比白天里,我会更亮。
首批“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援疆教师
*克州阿图什市优秀援疆干部人才
援疆人——
吴江区铜罗小学陆敏华
来源:吴江教育
水乡森林桃源
长按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