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蛰伤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茅山脚下到天山之麓他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 [复制链接]

1#
北京权威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bdfyy/xwdt/
?

分享句容大事小情:发布网

咨询问*权威回复:微问答

?

“爸爸,我代你领奖了!”

昨天

糜蓉替父亲糜林

领取“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

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

昨天(10月17日)是第七个国家扶贫日,

为表彰全国为脱贫攻坚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

年"全国脱贫攻坚奖"正式揭晓。

驻句单位镇江农科院果树室原主任糜林榜上有名!

之前

糜林已先后被追授为

江苏“时代楷模”和“中国好人”称号

全国脱贫攻坚奖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十三五”期间每年组织开展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活动,表彰为脱贫攻坚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设奋进奖、贡献奖、奉献奖、创新奖、组织创新奖五个奖项,共有99名个人和49个单位获奖。糜林获得贡献奖。

昨天省台报道了

年度“全国脱贫攻坚奖”揭晓

糜林:燃尽生命光照亮富民路

今年2月18日,因积劳成疾,糜林永远告别了他热爱的农民和他奉献了一生的农业科技事业,享年57岁。糜林离开了8个月,但人们选择留住你的精神,它是激励千万人无私奉献、勇敢攀登的动力。

从茅山脚下到天山之麓

——农业果树专家糜林同志省外扶贫先进事迹材料

糜林,男,汉族,年8月出生,江苏镇江人,中共*员,生前系镇江市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年2月18日,因长期积劳成疾,医治无效逝世。

糜林同志33年如一日,扎根“三农”一线,在江苏茅山老区开展农技研究推广服务,培育壮大葡萄、梨、桃、草莓等特色产业约万亩,年增效益近20亿,带动20多万老区农民走上小康路。近年来,他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的嘱托,44次奔赴省外,组织农民走进江苏,把科技成果推广到6个省、20个县,累计培训农民16万多人次,助农增收10亿多元,为全国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贡献了江苏智慧、江苏经验。

趴在泥土里的专家

熟悉糜林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特点:凡事不愿假手于人。无论在果园里示范剪枝,还是讲解其它田间管理技术,他总是既动口又动手,“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确实又忙又累,请同事搭把手时,总会“愧疚”地说,“不好意思,麻烦你了。”

年8月初,汶川地震余震未歇。糜林加入江苏援助灾区重建队伍,赶赴四川绵竹,担任“绵竹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项目组组长。他踏上园区满目疮痍又遍地荒芜的土地,几经调研论证,当地环境适宜种植草莓,于是,他决心试种,帮助当地农民闯出一条产业增收、重建家园的路子。

规划“四至”、翻耕田地,糜林却发现地下20公分全是石子,无法满足草莓种植需求。他心急如焚,“石子得赶紧清理干净,不然要耽误农时了!”当天,他就领着技术员和工人们开始捡石子,每天从早上5点半干到下午5点半,除了午饭时间,一刻也不停歇。糜林佝偻着腰,十指在地里刨扒,拖着筐,一步一步往前挪,不知道第几天,手指开裂了,他默不作声,戴上手套继续干,亩地,他们整整捡了20天。

两年援建时间,糜林28次往返川苏,把砂梨、草莓等新品种、新技术无偿带到绵竹,一锄一犁、一点一滴地推进示范园建设,从此,绵竹成了他去的最多、最为熟悉和惦念的第二故乡。在他的指导下,年当年,种植草莓的农民就实现了亩均3万元的收入;三年后,砂梨种植园成了四川地区远近闻名的水平棚架标准示范园,得到四川省和江苏指挥部的高度肯定;现如今,那片土地已经万山红遍,盘亘在当地农民记忆深处的,是那个捡石子的专家。

年6月,糜林应邀赴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高峰村指导果树种植技术。他带着锄头、铁锹、剪刀“三件宝”,直接赶到果园里授课,手把手地教农民如何栽种、如何剪枝。他总是边干边问,“会了吗?”,围观的农民中如果有人说“不会”,就再示范一遍。一来二去,种了一株又一株、剪了一棵又一棵,成了“免费劳动力”。一旁的助手小声提醒糜林,“他们就想让您多干点,故意说不会,您歇一歇吧。”糜林笑着说,“我知道。但只要他们肯学,我就会教。就怕他们不肯学。”高峰村*支部书记罗文武深情地回忆,“他跟其他人不一样,是一位愿意‘趴’在泥土里的专家。他教我们技术,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而是喜欢实地指导,是真的想农民好。”

如今盛夏8月,糜林指导的果园枝繁叶茂。他原本和村民约定,年再来指导,这段时间村民们一直在等他,却总也看不到他的身影。骤然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村民罗长民的眼泪夺眶而出,痛惜地说,“在我印象中,他就像一个农民一样,一点也不像个专家。但他是真真正正为咱农民造福的农业专家,是咱们农民心里的英雄!”

桃李满天下的“师父”

糜林常说,“发展高效农业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只有铁脚板+示范户,才能让科技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于是,上海崇明、安徽淮南、重庆铜梁、贵州沿河、*克州……从东到西,横亘全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四处添加农民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