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蛰伤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五个脱贫攻坚范例工作队的扶贫 [复制链接]

1#
白颠疯 http://pf.39.net/bdfyy/

打赢脱贫攻坚战,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全区各“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委决策部署,下足“绣花”功夫,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想办法、出实招、见成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新疆访惠聚”今日推出“五个”新作为展示第54期,看看我们的驻村工作队的“小锦囊”里有什么?

立体式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记新疆国投公司驻洛浦县杭桂镇霍热孜托格拉克村工作队脱贫攻坚工作

洛浦县杭桂镇霍热孜托格拉克村地处沙漠边缘,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全村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贫困发生率87%,是自治区深度贫困村。新疆国投公司驻村工作队进驻后,因地制宜确定“水陆空”立体式产业发展思路,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

规模种植提效益

“不墨守成规,敢于创新,才能有新收获。”工作队与村“两委”采取入户走访、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全面了解掌握村民种植喜好、市场行情、主要经济来源等情况,找准帮扶脱贫路径。

“去年我种了2亩胡萝卜,亩产只有3吨,价格也不高,加之错过了销售的最好时机,只卖了元。”贫困户依明尼亚孜·吐孙说。

工作队了解到村里大多数村民像依明尼亚孜·吐孙一样常年种植胡萝卜,但都是传统方法种植,收益不高,产量和品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工作队和村“两委”主动向农业专家、技术员咨询,并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决定在霍热孜托格拉克村建立胡萝卜基地,发展胡萝卜特色产业。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我们村建立了20亩胡萝卜基地,注册了‘杭桂镇胡萝卜’商标,着力打造品牌效应,组织村民学习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村委会主任阿布地力木·萨吾提说。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胡萝卜种植产业,在派出单位支持下,工作队组织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前往五家渠等地学习节水灌溉技术、引进优良胡萝卜品种,投入10万元资金购置播种机、收获机等设备,引导向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工作队邀请技术员指导村民利用滴灌、机械种植胡萝卜,去年我家4个劳动力种了5亩胡萝卜,今年我和妻子又种了8亩,种子是工作队从乌鲁木齐买回来的,今年胡萝卜的产量、品质都不错,收入肯定能翻番……”贫困户麦提努日·麦托合提高兴地说。

今年,工作队通过引进先进种植技术、高品质种子,全村户亩胡萝卜种植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亩产量可到6吨左右,每亩预计增收0-元。除发展胡萝卜产业外,工作队还计划实施亩红柳、亩桑树、12亩紫薯种植项目,扩大种植产业品类,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抱团养殖促增收

“合作社养的这一批0只鸡成活率很高,这都要感谢工作队提供的鸡苗好,还聘请了技术员经常上门给我们培训指导。养的鸡也不愁卖,工作队已帮着联系了买家。”村民吐曼尼亚孜·艾买尼兴奋地说。

在工作队员和村干部的鼓励帮助下,脑子活、有经验的吐曼尼亚孜·艾买尼亚孜成了村里尼雅黑鸡养殖合作社的负责人,并吸纳10户贫困户15万元股金加入合作社。

合作社充分利用村里大量闲置的苜蓿地、林地散养尼雅黑鸡,40天的鸡苗按每只15元、养殖周期60-70天计算,0只鸡一个周期可带来3万元净收益,一年三个周期,户均可分红0元左右。

“我投入1.5万元入股合作社,年底可分红多元,工作队还介绍我到合作社工作,一个月至少挣元。”贫困户吐孙尼亚孜汗·麦提肉孜感激地说道。

吐孙尼亚孜汗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家中缺少劳动力,孩子还在上小学,除了低保金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经济来源,背负生活压力的吐孙尼亚孜汗整日愁眉不展,对生活几乎失去信心。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帮助她申请“两免”小额贷款入股合作社,并安排其在合作社就业,不仅规避了贷款风险,还稳定增加收入。

目前,养殖合作社尼雅黑鸡长势良好,每只鸡有1公斤重,还有一个月就可以出栏。为保证贫困户收益最大化,工作队积极在乌鲁木齐等地开辟销售渠道,为在中秋节批量销售做准备。

“通过养殖第一批鸡,合作社积累了一定经验,也掌握了一些技术。现在,工作队和村“两委”已协助合作社购进第二批尼雅黑鸡鸡苗,压茬养殖,后期还准备扩大规模,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增收致富。”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杨杰说道。

创新发展促就业

“水产渔业种植养殖合作社成立后,工作队邀请自治区水科所专家,针对村里水资源进行水质检测、地形勘探、整体规划,用隔离网隔出5亩水面,尝试种植莲藕;规划亩水面,采取标准化网箱养鱼。”水产渔业种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阿不力孜·卡地尔望着宽阔的水面高兴地说。

霍热孜托格拉克村有0亩水塘,水塘中有绿植、水鸟、肥鱼……村民阿不力孜·卡地尔利用纯天然无污染的水源发展渔业多年,经常有老板上门收购,而且供不应求,有经验、有销售门路,自己在水塘处还加工、销售烤鱼。

工作队员通过走访摸底,发现像阿不力孜·卡地尔一样从事水产养殖的家庭达30户,但都是单打独斗,零散经营。为发展生态渔业,形成规模化种养殖,工作队鼓励、支持阿不力孜·卡地尔与三家养殖大户联合成立了霍热孜托格拉克村水产渔业种养殖合作社,并吸纳10户贫困户以入股的方式加入到致富的队伍,按照入股金额15%分红。同时,工作队协调帮助合作社先期引进优质鲤鱼、草鱼鱼苗0尾,邀请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套养技术,帮助合作社提高水面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种养殖利润。

“我带头入股2万元,还在合作社上班,每月工资至少1元,照这样发展下去,一年的工资加上分红肯定能拿到2万多元。感谢工作队的指导和帮助,我一定继续努力学习,掌握养鱼、烹饪技术,争取明年自己养鱼、开办农家乐挣钱。”贫困户托合提麦麦提·麦托合提兴致勃勃地对工作队员说。

阿不力孜·卡地尔依托合作社扩大了农家乐经营规模,增加了烤肉、烤鸽子等美食,还搭建了三座蒙古包接待游客。现在,他的休闲烧烤名气更大了,红烧鱼、油炸鱼、烤鱼销售量几乎翻了一番,还带动10名贫困家庭劳动力就地就业,人均月收入元。

“工作队将继续努力,不断挖掘、拓宽、延伸村民增收致富渠道,做到不漏户不漏人,带领全村村民共同致富,争取让其早日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杨杰信心满满地说道。

黄澄澄的无花果带来金灿灿的收入

记克州纪委监委驻阿图什市阿扎克乡阿扎克村工作队脱贫攻坚工作

阿图什市阿扎克乡阿扎克村有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1户人。克州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入驻后,结合阿图什市特色林果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掘该村无花果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通过反复考察论证产业现状,制定无花果科学种植、规范管理、多元销售的产业提质增效规划,一举打破了无花果销售“瓶颈”,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带来了勃勃生机。

定项目激发动力

驻村伊始,工作队通过走访调研、科学论证,将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种植历史久、群众基础牢固的无花果定为了脱贫致富、增产增收的主打产业。工作队在推行中发现,部分群众主动增收致富意识淡薄、动力不足,导致果园荒废多,规模种植小,发展无花果产业阻碍较大。如何提高村民增收致富积极性,推动无花果产业发展,成了工作队的当务之急。

工作队联合村“两委”召开产业发展规划会议,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确定庭院种植、规模种植两种发展方式,并利用村民大会、入户宣讲、组织座谈等多种形式,向全体村民宣传动员,引导群众树立劳动光荣、勤劳致富理念。“为进一步激发群众增收致富热情,我们逐家逐户讲政策、算利润,为更多村民树立了依托无花果产业增收致富的信心。”工作队副队长库尔班江·买买提说。

通过工作队的不懈努力,全村种植无花果从原有亩增加到亩。“看到别人种无花果不断增收,我也把家里的园子种上了无花果,今年第一茬果子就卖了1万元,后面收入肯定更多。”贫困户阿布都守库尔·吾守尔高兴地说。

学技术提质增效

村民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阿扎克村长期以来的粗放种植管理模式,导致产量不高又成了村民的“心头病”。工作队迅速与州、市农广校取得联系,邀请农业专家来村实地指导,从日常养护、扦插嫁接、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专题培训。同时,工作队组织人员对全村防渗渠进行清淤修复,解决了无花果灌溉问题。为确保无花果增产增收,工作队又在无花果种植大户中挑选7名技术能手,成立技术指导小分队,每周对全村无花果种植情况进行巡回检查,及时发现解决村民在无花果种植中的难题。

村民赛买提·吐尔地是无花果种植大户,看着自家无花果挂果虽多,但品相却不好,赛买提·吐尔地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工作队了解情况后,专门请来了州科技局的专家卡地·吾司曼,帮他解决了难题。赛买提·吐尔地感动地说:“之前自己摸索种植无花果仅满足于挂果,现在工作队请来的专家传授嫁接、修剪、打药等技能,让我家开裂、干瘪、黑斑的果子减少了,产量增加了,品质也提高了。”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阿扎克村亩无花果第一茬喜获丰收,挂果率较往年提升15%左右,每亩较去年平均增产余公斤。产量提高了,收入增加了,村民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扩渠道增收致富

木沙江·派孜依是阿扎克村的水果批发商,从小吃着无花果长大的他,对无花果有着特殊的感情,望着丰收的无花果,木沙江喜悦的脸上伴着一丝忧愁。“这么甜的无花果,我真想运出去让内地的朋友尝尝。”

由于无花果采摘后表皮极易被微生物侵染,常温条件下只能保存1—2天,很难长途运销,加之阿图什地处边疆、交通不便,致使其多年来都“藏在深闺人未识”。工作队员刘博主动请缨帮助村民解决销售难题。经过一番努力,刘博成功地将新鲜无花果运送到内地客户手中。“根据订单距离,我们清晨采摘7-8分熟的果子,采取全程航空冷链运送方式,及时将无花果送到了客户手中,基本实现了早晨买、晚上吃”刘博高兴地说。

为进一步扩大无花果销量,工作队采取“线上+线下”协同销售模式,组织大户果农集中收购,将无花果运送至阿图什、喀什、阿克苏等疆内地区统一售卖,并通过搭建微商推广平台、发动在外人群扩散农产品信息、改良保鲜技术等方式,扩展“线上销路”,帮助农户打通鲜果出疆的“最后一公里”。

“多亏了工作队帮助我们打开了销售渠道,现在不仅本地人能吃上新鲜的无花果,还能搭上‘飞的’让内地的人吃上我们的‘糖包子’。”村民木沙江拿着厚厚一沓派货单,激动地说。

据了解,仅今年7月,工作队向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发新鲜无花果达1.5吨,疆内销量更是惊人,半个月时间,第一茬无花果便销售一空,带动全村村民增收13万余元,人均增收-元。目前,阿扎克村无花果线上、线下销售渠道逐步趋于稳定,预计9月份第二茬无花果销售额将进一步提升。

如今,在工作队的带领下,无花果成为了村民手中的“香饽饽”,更成为了开启群众致富道路的“金钥匙”。

对症下药开良方靶向治疗挖穷根

记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驻皮山县阔什塔格镇阿孜干阿勒迪村工作队脱贫攻坚工作

皮山县阔什塔格镇阿孜干阿勒迪村有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针对人多地少、无主导产业、经济基础薄弱的现状,自治区卫计委驻村工作队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开出村民脱贫致富“良方”。

整合资源推动产业升级

工作队进驻后,在入户走访中发现村民采取传统散养模式养驴、养羊,饲草料成本高、养殖技术落后,未形成规模效应,抗风险能力低,也未实现人力资源利用最大化。

“饲用甜高粱产量、营养价值较玉米杆等作物高,一年收两茬,非常适合驴养殖饲草的需求。”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马合木提·吐尔逊在工作队、村“两委”联席会议上,针对村民养驴饲草料成本高的问题,提出种植“大力士”杂交饲用甜高粱的建议。

工作队积极争取派出单位发挥作用,筹资7万余元,购买了“大力士”种子,并邀请农业专家到村培训指导,手把手教授,帮助村民种植“大力士”。

饲草料成本高成为制约养殖发展的“瓶颈”,工作队通过入户走访调研发现,只有破解这一“瓶颈”,发展养殖产业才能有所收获,才能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感谢工作队,不仅帮我们买种子,还帮着播种、收割,用打包机打包。今年,我们不用发愁饲草料短缺了。”看着一捆捆打好的青贮草,村民萨拉麦提·阿布迪热西提高兴地说。

日前,阿孜干阿勒迪村亩“大力士”杂交饲用甜高粱第一茬已收割完毕,亩产2吨多。为保证冬季饲草料供应,工作队为村民购买了牧草青贮膜,进行打包贮存“大力士”,同时,联系派出单位投入60万元为阔什塔格镇9个村购买播种、打包等机械,提高生产效率。

“饲草料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如何整合资源,推动驴养殖业升级了。”村*支部书记阿卜力米提·阿卜力克木说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饲草料问题解决了,如何整合资源、推动驴产业发展成为摆在工作队面前的一道难题。经与阔什塔格镇*委沟通协商,工作队将占地10亩的4座新建大型棚圈作为养驴基地,牵头整合阔什塔格镇9个村的人、财、物,成立阔什塔格农民合作联社。按照合作联社一期集中饲养头奶驴、头驴驹的计划,每头驴一天产奶1.5公斤,按每公斤30元收购价计算,每天可收益4元,同时还能解决15名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问题。

发挥优势带动就业增收

“我在家门口上班领工资,既可以照料家务,还有一份稳定收入。感谢工作队,感谢*的好政策,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村民布威麦热木·麦托合提说道。

让布威麦热木·麦托合提高兴的是,工作队准备在阔什塔格镇新建一家医用耗材加工厂,为保证正常生产,计划9月份派她等20名村民前往乌鲁木齐免费参加技能培训,让她们开阔眼界、掌握技术,成为加工厂首批骨干力量,并培训指导村里其他劳动力,和全村人一道实现脱贫致富。

目前,阿孜干阿勒迪村有50多名村民在外务工,因各种因素影响,还有多名富余劳动力无法外出就业。如何让村民就地就近就业,也成了工作队帮扶的一项重要任务。

“医用耗材加工厂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用工量大,可以实现一户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马合木提·吐尔逊说。

对此,工作队在派出单位多方努力和引荐下,促使新疆懿菲贸易有限公司和阔什塔格镇政府达成协议,共同在阔什塔格镇建设一家劳动力密集型的医用耗材加工厂,占地面积平方米的厂房正在建设中,前期设备投入0万元已到位。工厂投入生产后,预计可解决多人就地就近就业,人均月收入0元左右。

村*支部书记阿卜力米提·阿卜力克木看着正在建设中的厂房,心里满是自豪。“加工厂建成后,可让无法转移就业的多名村民就地就近就业,这样下来脱贫肯定没问题。”阿卜力米提·阿卜力克木高兴地说道。

改造庭院拓宽致富门路

“今年,工作队给我发了只鸡,重量在1公斤左右,成活率高、出栏快,再养1个多月就可以产蛋、出栏了,预计今年能挣10元。”贫困户阿不力米提·喀地尔感激地说。

如何花小钱办大事,充分利用村民现有的条件增收致富,是工作队驻村以来一直琢磨的事。

工作队员在入户走访中发现,许多村民家庭院比较大,且利用率不高,发展庭院经济能增加村民收入,降低生活成本,也可以美化环境。投入资金少、见效快,是增收致富的好途径。

工作队紧密结合庭院改造规划和要求,立足实际,投入50万元资金发展庭院经济,并在全村选择户贫困户进行示范建设,帮助村民发展家禽养殖、蔬菜种植,指导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通过多方考察了解,喀什噶尔黑土鸡和鹅苗养殖技术简单,成长周期短、见效快。为此,工作队购买了只品质优良的喀什噶尔黑土鸡和0只鹅发给户贫困户,充分利用改造后的庭院发展养殖产业。

贫困户阿不力米提·喀地尔若有所思地说:“我养的鹅都开始下蛋了,土鸡差不多也有2公斤了,但是找不到销售渠道。”阿不力米提·喀地尔的一番话提醒了工作队员。

工作队积极联系县城各大饭馆和家禽销售市场,邀请客户实地查看、帮助销售,并利用干部住户、“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等契机,帮助贫困户代售土鸡和鸡蛋,人均收入增加0余元。

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工作队将进一步拓宽致富渠道,确保在现行贫困人口标准下,全村稳步实现脱贫,保证脱贫路上不让一人掉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马合木提·吐尔逊信心满满地说。

脱贫有方法致富有路子

记自治区水文局驻莎车县塔尕尔其镇夏依勒克村工作队脱贫攻坚工作

莎车县塔尕尔其镇夏依勒克村有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1户人,是自治区深度贫困村。自治区水文局工作队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扭转村民“等靠要”的思想,从调整种植结构和拓宽就业渠道上入手,增强致富信心,让农民的“钱袋子”逐渐鼓起来,圆致富梦,走出一条幸福路。

万寿菊打造“花产业”

为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的渠道,增强农户增收的内生动力,工作队和村“两委”利用周一大宣讲、农牧民夜校、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帮助贫困户算经济帐,宣传种植万寿菊的好处,鼓励村民大力种植万寿菊。以“我要脱贫”为荣、以“要我脱贫”为耻,帮助农户树立脱贫信心。全村在工作队的支持引导下,有效带动户种植万寿菊亩。

今年,村民吐尔地·玉努斯种植了2亩万寿菊,6月中旬头茬花的销售达到每亩元。村里像吐尔地这样通过种植万寿菊增收的人比比皆是,得到实惠的群众脸上都挂满了笑容。在获得第一桶金后,村民意识到自己种下的是一朵朵“致富花”。8月中旬,二茬三茬万寿菊也已采摘完毕,每亩可增收0元左右。吐尔地高兴地说:“今年万寿菊卖得这么好,感谢工作队的帮助和支持,明年我还要多种几亩,争取有更好的收成!”为解决万寿菊采摘用工荒和村里富余劳动力之间供需信息不对等的矛盾,工作队在村委会大门口树立了“用工信息展示板”,每日更新村民采摘万寿菊或其他生产劳动的用工需求,确保万寿菊种植户及时收花。

为持续提高万寿菊二茬、三茬产量,工作队邀请技术专家到村里指导村民采取正确的采摘方法,“采大花留小花”,采摘后及时浇水施肥。鼓励村民勤采摘、勤浇水、勤施肥,对万寿菊集中安排灌溉,确保每块地浇到水。在村民采摘不及、缺乏劳动力的情况下,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动员*员干部、青年团员志愿服务队开展帮扶采摘活动,提高村民的生产积极性。

改良田提升亩产量

作为“巴旦木之乡”,夏依勒克村的巴旦木产量却因灌溉不利加之缺乏有效管理等原因低产低收。村民逐渐对种植巴旦木失去了信心。“我们家这五亩巴旦木种了好几年了,但是挂果一直不是很好,我想把它砍掉,种点别的。”贫困户吐尔孙尼牙孜·阿布地木工来到工作队诉说着困难。

看着一筹莫展的村民,工作队与村“两委”经过反复商议,把40户村民的巴旦木低产田地集中起来,通过改变管理模式、加强技术指导、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等举措,打造一片亩巴旦木改良示范田。工作队邀请自治区林果业专家在田间地头,手把手为村民做果树嫁接技术指导,耐心讲解测土施肥技术。同时,工作队发挥自身优势,申请资金25万元修建了防渗渠,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率,在农忙时节极大地缓解农业生产用水的供需矛盾。

如今,这块凝聚了工作队心血的亩巴旦木改良试验田已经结果,看着果实累累的巴旦木树,看着潺潺的渠水,村民吐尔孙尼牙孜·阿布地木高兴地说:“以前土渠里水流得慢,浇地要花很长时间,现在修了防渗渠,水流快了,我的巴旦木也很快就喝饱了!帕提亚亚克西(共产*好)!帕提亚热合买提(谢谢共产*)!”

小工厂拓宽增收路

“我婆婆瘫痪在床,儿子有残疾,没法出去打工,现在不出村就能上班,下班也能照顾家里,抽空还能种地,挣钱、种地、顾家三不误。”贫困户布热比·肉孜一边聊天,一边忙着做糕点,笑容不由自主地浮现在了脸上。自从村里建起了糕点食品加工厂,让村里的留守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工作队在入户走访时发现,村里部分群众就业欲望强烈,但是考虑工作单位离家远,时间又不固定,无法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就不想外出务工。

针对这一现象,为帮助村民不断拓宽就业增收途径,工作队利用入户走访时机与群众耐心交流,并组织村里的妇女和贫困户代表到邻近的卫星工厂参观学习,通过实地考察,激发村民打工就业的动力和热情。

在工作队的积极协调下,夏依勒克村与新疆艾日康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以糕点面包的制作加工销售为主的食品加工厂。通过农牧民夜校动员村民就近就业,村民都争先恐后报名,经过首轮筛选,最后确定了20名贫困户在食品加工厂就业。布热比·肉孜高兴地说:“真没想到,我能在家门口就业,太感谢工作队了,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早日脱贫。”

发展特色种植万寿菊,让村民增收致富;改良巴旦木试验田,让村民科学种田;在村里建起卫星工厂,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面对艰巨的扶贫任务,工作队“输血”“造血”并重,用辛勤的付出为村民增收致富保驾护航、加油助力。村民们说:“有工作队这个主心骨,我们一定会加倍努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贡献石化力量让亚当村燃起致富火

记中国石化销售新疆阿克苏石油分公司驻沙雅县努尔巴克乡亚当村工作队脱贫攻坚工作

沙雅县努尔巴克乡亚当村位于沙雅县城东10公里处,全村户人,耕地亩。建档立卡贫困户44户人,人均耕地不足3亩,人多地少、产业结构单一、增收途径少,是自治区深度贫困村。

中国石化销售新疆阿克苏石油分公司工作队驻村以来,聚焦总目标,围绕“访惠聚”驻村工作“1+2+5”目标任务,带着履行央企社会责任、真心实意帮助村民实现脱贫致富的感情,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战,与村“两委”一道带领村民奋力奔向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提振信心树脱贫志气

“亚当村底子薄、耕地少、劳力不足、缺少规模种植养殖、个别贫因户看重贫困补助不愿摘掉‘贫困帽’,‘等靠要’思想严重。”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孙长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怎样让村民脱贫致富成为驻村工作的首要任务。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工作队在准确把握“穷根”的同时,从统一思想、树立信心入手,着力解决“思想贫困”的问题。工作队组织优秀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科技能人、脱贫典型代表等组成脱贫攻坚宣讲队,定期开展脱贫攻坚、相关技术培训相关技术等宣讲。

半年多来,工作队和宣讲队深入农家小院、田间地头,针对棉花和小麦优良选种、田间管理、农机使用与维护、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贫困户吾司曼·尕依提说:“以前我们种地凭感觉去种,哪管什么科学不科学,工作队组织了这么多次的培训,我学了不少东西,我一定会种好地,过好日子,我再也不想当贫困户了!”

脱贫攻坚宣讲小分队成立以来,利用农牧民夜校、农业生产现场为贫困户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思想引导;工作队还利用每周一升国旗,让已脱贫的村民现场说法,通过宣传*的脱贫攻坚政策和群众身边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典型事迹,着力转变贫困户的思想观念,激发贫困户靠自主创业、辛勤劳动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听了身边贫困户的脱贫做法,很受触动,不能‘人穷志短’,要摆脱‘等靠要’思想,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贫困户艾则孜·阿卜拉说。

下定决心立攻坚士气

“我们村有个*员自己养的七彩山鸡、呱呱鸡、肉鸽什么的,效益还不错,他本人也愿意带着大家一块干。”年初,在脱贫攻坚专题会议上村民的一句话“点醒”了工作队。工作队经过考察发现,七彩山鸡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雄性山鸡毛可制作工艺品,还可织成缎、锦制作礼服,鸡皮可制成各种精美的皮具。

发展方向有了,怎么发展又成了摆在工作队面前的一道难题。4月份,工作队和村“两委”发动全村44户贫困户以现金、劳动力或土地入股方式,成立了同心农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争取国家扶贫资金万元建设特色禽类养殖场,成功申请了《国家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通过发展七彩山鸡、鹧鸪、鹌鹑、肉鸽、土鸡等特色养殖,与沙雅县屠宰场达成合作协议,进行真空包装,确保外销产品检验检疫合格,以信誉打开销路,形成孵化、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预计人均年增收1元左右。

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孙长清说:“后期,我们将帮助合作社做好商标注册,利用中石化易捷平台,将亚当村特色禽类产品推向全国3万余座加油站,形成品牌效应,助力解决七彩山鸡等的销售问题,并依托合作社建设珍稀动物参观园,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打造参观、餐饮服务基地,拉长产业链。”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帮助村民早日发家致富,工作队结合亚当村地缘优势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发展了集中种植、特色养殖等项目。目前,集中种植的39亩豇豆和集中养殖的七彩山鸡正以“订单收购”和“内部消化”形式,走向天山南北和油库、加油站等员工食堂,切实让贫困户吃下“定心丸”。

坚定初心提创新勇气

全村共同富裕是工作队的初心,在脱贫致富路上不落一人、不少一户是工作队最终的目标。工作队全力在精准扶贫上创新思路、下实苦功,在弄清“家底”上下功夫。目前“家底”清了,情况明了,年初制定的“一户一策、一人一策”正在稳步推进实施。

今年5月,工作队帮助建设亚当村就业、创业市场,修建门面房7间、建设“爱心澡堂”1个、贫困户科技书屋1间。在进一步提升村民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解决了村里32名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年收入9.6万元,平均每户每年增收约1万元。贫困户海丽且姆·库尔班看着马上要交工的新门面房,心里乐开了花:“以前我们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彩钢房里开食堂,地方又小又不卫生,现在好了,房间也大了,更加宽敞明亮,以后生意会越来越好。”

为让村里的贫困户有一份工作,有一份稳定收入,工作队积极与派出单位联系,协调派出单位采取送训到村的方式,开展岗前培训。目前,已有3人在加油站从事加油加气员或保安工作,1人从事油罐车运输行业,每月工资在0-元。工作队还积极对接联系本村种植大户,按照棉花田间管理、驾驶农用机械等用工需求,解决6名贫困村民就近就业;组织12名贫困村民组成劳务服务队,在春种、夏管、夏收、秋收等农忙季节,为种植大户提供劳务等多种形式解决就业。

驻村以来,在村里,工作队争做村民的贴心人,在村外,争做村里的免费推销员、联络员,始终为亚当村脱贫攻坚提档换速加油鼓劲,为实现亚当村脱贫目标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推荐阅读:

1.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圆桌会议习近平主持通过北京宣言和北京行动计划

2.亚欧博览会来了,小编带你看不一样的精准扶贫展区

3.个“访惠聚”精准扶贫成果亮相第六届中国—亚欧博览会

4.这些民宿,带你去体验诗和远方!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授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