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北京的一份牵挂
“我将尽自己所能多做些温暖人心、促进民族团结的事,真心期盼弟弟家早日脱贫,过上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丁磊
“全家人身体都好吗?孩子学习怎么样?咱家的树长势可好?”
12月8日一早,阿图什市阿湖乡托格拉克村村民艾尼瓦尔·阿不力孜的手机响了。接通后,电话中传来远在北京的自治区第八批援疆干部、原区总*组成员、副主席孟未关切的声音。
圆满完成3年援疆工作的全国总工会干部孟未回到北京已有4个月了,只要有时间,他总会拨通亲戚艾尼瓦尔·阿不力孜的电话,跟他唠唠家常。
回想去年冬天第一次结亲,虽然室外寒风刺骨,但托格拉克村村委会却是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在这里,孟未第一次见到了艾尼瓦尔·阿不力孜这个笑容满面的弟弟。
“从北京来到大美新疆,认识了你是我们的缘分,我们现在就是一家人了。”这是孟未对艾尼瓦尔·阿不力孜说的第一句话,从此,在孟未心中多了一份责任和牵挂。
“虽然我们语言不通,但心与心的距离很近。刚进门,淳朴的艾尼瓦尔·阿不力孜便拉着我看了他家的菜地、牲畜棚,介绍起了家中的情况。”一杯热茶,一家人温暖的笑容,让孟未在偏远的托格拉克村感受到家的温暖。
艾尼瓦尔·阿不力孜一家4口人,两个孩子正在上学,自己会做木工活儿,算是个手艺人,只是因病做了手术,干不了重活,全家的日子过得很拮据。他告诉大哥孟未,没病时,靠着木工手艺,一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等身体好一点,自己还会出去打工。艾尼瓦尔·阿布力孜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给孟未留下了深刻印象。
“阿卡(维吾尔语,意为哥哥)来啦。”每次走访亲戚,孟未还没进门,艾尼瓦尔·阿不力孜就带着家人迎了出来,兄弟相见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两个孩子跑过来亲切地叫着“叔叔”。孟未每次都会精心为他们准备礼物:书籍、文具、衣服、护肤品……每一样都凝聚着他对弟弟一家的情谊。
“我在村里的农民工服务中心当上了保安,每月工资有元,下半年通过5万元贷款,买了牛和羊,还新建了牛棚,生活过得一天比一天好。”通过电话连线,艾尼瓦尔·阿不力孜向孟未详细介绍着家里翻天覆地的变化。
“您送我们的树苗,我们每天都细心照看,现在长得特别好,等明年结出果实,一定寄到北京让您尝尝。”听到艾尼瓦尔·阿不力孜的一番话,孟未爽朗的笑声从电话那头传来。
在孟未结束援疆工作后,他不止一次想到给亲戚留下些什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给亲戚家送去树苗,让它见证着我们相隔千里的深情厚谊;给孩子们送去书籍,希望用知识点亮他们的梦想。”通过多方联系,孟未为艾尼瓦尔·阿不力孜在内的两户亲戚送去了红枣、无花果、核桃树苗共60株,给两家孩子送去了中外名著、中国好故事等书籍余本。
收到礼物的那一刻,艾尼瓦尔·阿不力孜和妻子哽咽了,泪水打湿了他们的双眼。“孟大哥不止关心我家的脱贫情况,还很关心孩子们教育,这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回到北京的孟未多少次梦里再回到新疆,又到了熟悉的老乡家里,喝着热热的奶茶,坐在田间炕头聊着家常,看着新疆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于新疆的牵挂,孟未用了一个词——*牵梦绕。
“虽从远方来,此处是故乡。我始终忘不了摇下车窗不住地挥手道别,艾尼瓦尔·阿不力孜一家人站在门口目送我的情景。”孟未说,“虽说我的帮助微不足道,还不能真正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但是我将尽自己所能多做些温暖人心、促进民族团结的事,真心期盼弟弟家早日脱贫,过上幸福生活。”
图为:孟未(左二)与亲戚一家合影。
(本报首席记者武钧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