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蛰伤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治愈只是开始新冠后遗症波及上亿患者干细 [复制链接]

1#

新冠疫情短期内并不会彻底消失,但后疫情时代的阴霾已经笼罩于人类的头顶之上。有研究显示:71%新冠患者留有后遗症,涉及症状或高达多种。“新冠后遗症”俨然成为现代医学的一大挑战。面对这场抗“遗”战役,科学界也在不断探寻救赎之法,除却全球都在奋力开发的疫苗,干细胞疗法也交出了颇为亮眼的答卷。

国内新冠疫情终于迎来曙光,但对于很多患者来说,出院并不是治疗的终点,而是开始。

种种研究表明:新冠不只是肺部疾病,它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患者的多个组织与器官。如“搅乱”中枢神经系统,让患者丧失味觉和嗅觉、认知能力下降;又或是让患者肺部纤维化,出院1年后,仍感呼吸困难等等。

新冠对机体的伤害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远。而近日《柳叶刀》子刊上的一则有关“新冠后遗症”的研究[1]更是为我们带来了触目惊心的数字。

△文章研究了患者出院后5个月及1年后的各项状态,情况不容乐观

来自英国莱斯特大学的研究者发现:感染新冠1年后,71%的患者都留有后遗症。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截至年5月,全球感染新冠人数已超过5亿,即使他们都治愈出院,也会有3亿多患者将直面后遗症的折磨。

更残酷的现实摆在了人类面前:即使我们最终能彻底防治新冠,它的“余震”也将长久地影响着全球健康。

后疫情时代,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

新冠后遗症:症状繁多累及多个器官系统

三年疫情期间,科学界诞生了一个新词—LongCOVID(长期新冠)。

在世卫组织年10月公布的官方定义中[2]:新冠长期症状,即常说的新冠后遗症,通常在感染新冠3个月后出现,它不会因为转阴而消失,症状至少要持续2个月以上。

《柳叶刀》上的新研究则证实了这种情况的普遍性。莱斯特大学的研究团队分析了来自数十家英国国家卫生服务局(NHS)医院的患者数据,共纳入年3月7日-年4月18日期间出院的名成年参与者。

通过分析患者各项指标、身体表现和器官功能,研究者发现出院5个月后,只有25.5%的新冠患者完全恢复。而就算时间跨度被拉长到1年,患者的改善也微乎其微。

71%的患者仍会遭受一种或多种后遗症的侵扰,常见症状包括疲劳,呼吸困难,肌肉疼痛和失眠等。

然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EClinicalMedicine》“针对名长期新冠患者”的研究就提到:综合先前的研究、病例等各方数据,新冠后遗症可能会涉及种症状,累及全身10个器官系统,包括神经精神系统、生殖性、心血管性、肺脏等[3]。

△后遗症中比例较高的是疲劳、呼吸困难、脱发等问题

其中肺部系统,作为新冠病*主要攻击的器官之一,往往是后遗症的“重灾区”,常见病症包括肺部纤维化—这种疾病简单来说,就是正常的肺泡被纤维状样的“疤痕”代替,肺部丧失了原本弹性,这才导致了患者长期的呼吸困难。

常见症状已经足够五花八门,但有科学研究显示,新冠还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给患者“埋了雷”。

首先它与糖尿病之间存在双向关系。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感染新冠,而一项基于18万人的研究表明:感染新冠会让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大大提升[4]。

△与当代对照组相比,按急性感染严重程度划分的COVID-19后糖尿病结局的风险和负担

其次,新冠还让男性很受伤。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有近5%的成年男性在感染新冠病*后出现了睾丸和阴茎体积减小的情况,15%的人宣称自己经历了勃起功能丧失。

而据年2月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的论文[5]显示,感染新冠病*会增加患者包括脑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心肌炎、缺血性及非缺血性心脏病在内的多种心血管疾病风险,在这一点上,即使是没有住院的轻症感染者也不能幸免。

这所有的研究结果对新冠患者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本以为出院就算熬到了黎明,哪想还有各种长期病症在等待着他们,这可能比患病本身更让患者绝望。

为此,科学家在研究新冠疫苗的同时,也在积极为新冠患者们探寻另一条“救赎之路”。

逃离新冠后遗症泥沼干细胞或成抗“遗”新武器

对于“长期新冠”的成因,医学界并没有确切的答案。

不过基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是新冠能伤害各组织器官的罪魁祸首,科学家们还是提出了不少机制假设,如新冠病*会直接导致组织损伤;新冠病*片段可能会引起慢性炎症;病*诱发自身免疫等等。

△研究人员正在研究COVID-19患者住院治疗的长期效果,来源:DiegoVara/Reuters

新冠后遗症的真正成因尚待进一步确认。但作为全球的公共卫生隐患,如何预防与治疗“长期新冠”已经成了必须先行的问题。

目前来看,最重要的策略还是接种疫苗。只要不感染新冠病*,就不会发生后续的一切。《自然》名为“CandrugsreducetheriskoflongCOVID?Whatscientistsknowsofar”的文章[6]也谈到接种疫苗后感染新冠的人群,他们出现新冠后遗症的风险较之未接种人群降低了约一半。

除接种疫苗以外,其他各路疗法的探寻也正在进行时,干细胞疗法便是其中之一。

我们知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是形成人体各类组织、器官的原始“种子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它能够在体外分化成人体多种细胞,包括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等成基质谱系的细胞,并结合相应的分泌因子修复组织损伤,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与此同时,MSC还是个“炎症终结者”,能通过旁分泌功能,和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免疫效应,调节免疫反应,最终促使局部炎症反应下调,减轻过激的免疫反应。

凭借着这些得天独厚的特性,干细胞成了对抗新冠后遗症的希望之星。

干细胞逆转新冠肺部损害

新冠疫情爆发后不久,干细胞就被列入抗击新冠肺炎的“国家科技攻关紧急专项”,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的团队一直致力于相关研究。

去年年底,他们就在柳叶刀子刊《eBioMedicine》(影响因子:8.)上发表了利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并随访1年的研究结果[7],证实了UC-MSCs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对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肺损伤具有长期益处。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重症COVID-19患者肺损伤的影响

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对照实验,名患者被以2:1的比例随机分配(UC-MSCs组共65名,对照组35名)。实验结果显示:UC-MSCs有助于肺实性成分病变的消退,17.9%UC-MSCs组患者的CT图像在随访1年后恢复正常,与此同时,对照的安慰剂组还没有从肺部损伤中恢复。

再结合UC-MSCs组和安慰剂组相似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我们可以认为:干细胞可以安全有效地逆转新冠病*带来的肺部损害,在缓解肺部后遗症上颇具潜力。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

应用MSC治疗糖尿病其实不算新鲜。由于兼具抗炎和促内源性组织细胞再生功能,干细胞疗法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体内胰岛β细胞的再生,还能通过旁分泌效应,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与此同时,MSC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并发症上也有着不俗发挥。

不过,科学家似乎并不满足于此,治愈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就在前不久,美国制药公司Vertex利用同种异体的干细胞衍生出了胰岛β细胞[8],并对一位遭受I型糖尿病多年折磨的患者进行了治疗,在接受治疗的第天,患者已经完全停止使用胰岛素注射。

△Vertex再次宣布VX-干细胞疗法的后续结果

实验证实,此种干细胞疗法可以实现胰岛β细胞的稳健恢复,有望帮助患者彻底摆脱胰岛素。

目前世界各地相关研究还在继续,若干细胞疗法的效用及安全性最终得到证实,糖尿病治疗现状将被颠覆,无数患者的命运将再一次被改写。

干细胞改善男性功能

如何重振男性雄风,大概是千古难题了,早在新冠疫情之前,就有科学家将干细胞疗法视为潜力股。

年,《eBioMedicine》上刊登了一篇“利用脂肪干细胞治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勃起功能障碍”[9]的文章中,当时有17名患者参与了这项实验,其中有8名男性的勃起功能得以恢复,并且能够完成性行为。

△在接受治疗后1、3、6个月后,患者的IIEF评分显著提高

此外,日本神户大学的科学家们还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衍生出睾丸间质细胞Leydig细胞[10],它能产生男性需要的雄激素,有效解决男性的那些事儿。

干细胞改善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本就是全球头号死因,新冠病*的出现更是让其雪上加霜。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只能束手就擒。

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主要牵扯着心脏与血管,在预防与治疗期间,除却老生常谈的改善生活习惯,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干细胞也被视为修复血管及改善炎症环境的新武器。

前者依托于MSC强大的旁分泌功能,美国Ochsner-LSU健康科学中心的研究团队发现[11]:MSC可分泌肝生长因子、白介素8、血管生成素等血管生成因子,促进血管生成与重塑。

再说体内炎症,它一直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推手,干细胞可以抑制促炎细胞因子,升高抗炎因子IL-10水平,且增强免疫调节性细胞亚群数量,以此改善体内炎症环境。

所以在改善心血管疾病上,干细胞也是大有可为的。

总的来说,干细胞疗法是干预多种长期新冠症状的一剂良药。而在全球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干细胞疗法还将为饱受后遗症折磨的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方案,让更多人摆脱后疫情时代的阴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