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蛰伤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们村出来一位博士从阿图什走出来 [复制链接]

1#

我叫阿力普江·杰如拉,我的家乡位于素有“无花果之乡”美誉的阿图什。

在考入内高班之前,我从未想过,有一天可以走出自己的家乡,到众多新疆学子梦寐以求的内地上学。读博期间又能以国家公派留学者的身份去韩国深造。

我现在正在攻读东北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也迎来了自己的毕业年度。

计划学有所成后,回到哺育自己的土地,将自己毕生所学反馈给家乡的人民和在新疆求学的海内外学子。

第一次离开故乡,走出新疆

让人生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更加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勤奋创造奇迹”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有意义。

我家里养了羊,每天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放下书包让羊圈里饿了一天的羊去荒外田间填饱肚子,然后再把它们赶回羊圈,紧接着帮助父母完成田地里的一些农活。

因此,每天的学习生活也只能在完成这些事情后进行,所以我常常学习到半夜,然后第二天早上又早早起来复习。这种雷打不动、循环往复的状态,填满了我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

同时,哥哥也是我的学习榜样,他上学比我早一届,因此比我早一年考入了南京的内高班。

那时候通讯还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与便利,我们只能依靠书信取得联系。

在信中,哥哥经常会给我描述他在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并且给我寄了很多在学校生活和学习的照片。

照片里大城市的便捷交通、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美丽的大学校园所透露出的丰富生活,让我更加坚定了考取内高班的决心。

年,我以阿图什市“民考民”类考生第二名的成绩收到了武汉市第一中学的录取通知书,开启了内地求学之路。

从那一刻起,我的人生多了一份选择和机遇。第一次,离开阿图什市;第一次,离开新疆,来到更广阔的天地。

在武汉市第一中学我受到了优质的高中教育,为我后面的学业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高中四年的时光也是我离开家乡读书15年中最快乐的一段回忆。

武汉,这座城的夏天来得炙热又湿润,时而是火炉一般的艳阳天,时而又是阴云密布的雨天。但不论阴晴,都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武汉市第一中学招收的首批新疆班学生,我们受到了来自湖北省与武汉市各级领导们的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

每逢重要的节日,湖北省、武汉市以及学校的领导都会向我们表达节日的祝福,表示对我们生活上的关心。

而热情的武汉市民对我们这些从新疆来的孩子也非常的喜欢,当我们走在街边,时常会遇到向我们微笑,示意友好的普通民众。这让我在异乡的生活增添了一份快乐,少了一些孤独。

因家乡教师资源匮乏,能够胜任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老师屈指可数。与此同时,更多的时候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民族语言相互交流,也缺少了在普通话环境中沉浸式的学习。

当时,我的普通话发音就跟很多新疆少数民族孩子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腔调。

因为维语不像汉语那样,有着“āáǎà”的声调的汉藏语系,我们是hox(再见)、jienim(亲爱的)的语系,和汉语有着不同的发音模式。

因此,大家有时候想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意思时会存在发音不准的情况,这虽然能够带来一些笑话引起开心,但也让我的学习变得有些吃力。

我意识到需要加强语言的学习,而内地有着学习语言的良好氛围。比如出门买生活用品和商人砍价、去本地朋友家做客时,大家都用汉语交谈,这对我而言无疑是一个提升普通话水平的好环境。

迈向大学校园开启人生新篇章--感恩

年高中毕业后,我来到了大连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开始了人生的新篇章。

大连民族大学是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在这里各民族学生相互团结、共同进步。

我是当时班里的唯一一名维吾尔族学生,很多同学好奇地问到:“你们新疆人喜欢吃什么?生活在沙漠里吗?那边都有些什么?”

我也不会忘记借助这个好契机,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家乡,出了名的大盘鸡、烤肉、拉面以及女生喜欢用的乌斯曼草让眉毛变得又黑又密的习俗。

根据内高班当时填报志愿的规则,我们要在高考前一个月填报志愿。

年5月份,我信心满满地填报了一所教育部直属师范类大学的数学专业。然而,高考前的一场重感冒影响了我的发挥。

当时第一志愿被刷下来之后,便进入了内高班学生调剂环节。根据当时的调剂规则,内高班系统里进入调剂,调剂到哪个学校哪个专业学生是无法得知的,随机安排。

所以,我只能服从调剂安排,最终我收到了来自大连民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与学校相同,土木工程专业也并不是我原本的选择。

不过后来,我慢慢喜欢上了这个专业,且一直读到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博士阶段。

在这里想特意提到的是,在我的家乡有一批教育界为主的爱国人士联手创立的“上阿图什镇萨依村教育金”,该基金专门资助与奖励本村里品学廉优,家庭困难的学生上学。

读本科期间,我曾有过一段经济困难时期,我们家有三个孩子,彼此之间年龄相近,哥哥比我大一届,妹妹比我小一届。

我们曾一度同时读大学,作为一个农民家庭,同时供三个孩子读书,无疑是一份沉甸甸的经济压力,我的学费也只能通过助学贷款和获得国家助学金的方式解决。

在此期间,我多次获得了该基金的奖励,也顺利地完成了学业。所以借此机会特地感谢该基金的资助让我渡过难关,有了安心学习的机会。

年8月,“上阿图什镇萨依村教育金”该基金的年度总结会议在萨依村召开,当时我刚刚考上东北大学的博士。

基金会主席在会上激动地说:“我们有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我们村出来了一位博士!”

我作为学生代表在会上发言,参会的很多家长们备受感动,眼角闪烁着泪花。

当时,我发言的内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鼓励孩子们不要担心经济压力而放弃迈入校园读书的机会;

另一方面呼吁家长支持孩子们读书,不要因一时的困难就让孩子们放弃,不管怎样至少也要让孩子们读到大学。

年脱贫之前,这里都是国家的深度连片贫困地区。

在南疆的农村,每一个家庭通常有好几个孩子,父母那一代人基本上都是小学文化水平,很难找到一份好工作,通常一年四季都以务农为主,用微薄的收入来支撑一家人的日常开销。

因此,在上学之前不得不考虑非常实际的经济情况,也有很多家长会早早地让自己的孩子辍学或者初中毕业就去学一门手艺,然后去往像乌鲁木齐那样的大城市打工。

“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富强。不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各界慈善人士等社会力量都在帮助我们,支持我们去读书,大家千万不要因为经济困难这个原因而放弃读书,放弃改变人生的好机会!”

走出中国,迈向世界去韩国继续深造学习

说起来跟韩国的缘分也很奇妙。

年当时我在读研一,我的导师安排我接待一位来自韩国的外宾,这位外宾就是韩国工程院院士,首尔大学终身教授李正仁先生。

这位老教授也是我们东北大学的外聘教授,经常访问东大进行学术交流。

那一次我们一起度过了三天的美好时光,一起去了辽宁博物馆参观,我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还夸我的英语容易听懂。

从此以后,李教授每次来东大访问,我都做他的助手。不仅在东大,他在国内的其他行程,我也全程陪伴,有时候还能扮演翻译的角色,我陪他访问了上海交大、同济、河南理工大学、中原工学院等诸多高校。

那几年,我跟李教授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经常给我讲韩国国内的科研、学习、生活文化的方方面面,还多次邀请我去韩国看看,我也慢慢对韩国产生了兴趣。

年,国际岩石力学青年学者论坛在韩国济州岛召开。我投递的论文被录用,收到了会务组发来的参会邀请函。

原本应该兴高采烈地准备前往济州岛参加会议,但由于当时中韩两国局势发生了微妙转变,最终我没能去参加那场会议。

年3月,我申请了当年度的《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并且果断地选择了韩国。

同年6月初,经过国家基金委专家评审打分,国家留学基金委公布了该年度获得公派留学资格的学员名单。

查看公布的名单时,我很快就在里面看到了自己长长的名字,当时我非常的激动!

年2月末,我顺利办完全部的出国手续,顺利前往韩国,开启了我的在韩国的留学生涯。

在韩留学期间,我前往国立首尔大学、国立釜山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韩国建设科技研究院与韩国地质与资源研究院等高校进行交流与学习,使自己的科研与学术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

年10月,我顺利完成在韩国的留学任务,平安回国,回到东北大学继续完成自己的博士课题。

参与成立“东北大学疆藏少数民族

自强互助社”帮助新藏学子

我在东大读博期间,除攻克科研方面的难题外,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参与了“东北大学疆藏少数民族自强互助社”的成立,并担任了首任社长。

该社团以“团结各族同学、互相帮助与激励”为目的,由校学生处、团委共同指导和支持,并由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监督与管理的,以东北大学新疆、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为主体的公益性学生社团。

该社团经常给疆藏少数民族同学安排学习辅导、素拓活动。我出国之后,由另一位优秀的学弟亚尔麦麦提·玉苏普接任了社长,并做了很多工作。

目前,该社团在疆藏少数民族同学成长方面发挥着着很大的作用。

在疆藏少数民族同学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英语等公共课的挂科现象比较集中。

所以社团成立以来,每周末都会安排“阳光课堂”,专门邀请学习好的同学针对以上重要的公共课进行辅导与补课,旨在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在这方面知识薄弱的同学进一步加深对此方面内容的理解。

此外,这项活动也有利于帮助那些学习上不自信、不主动的同学,找到自信更加主动地学习。

我们还会不定期通过安排各种户外素质拓展活动,组织一些趣味活动,在减少大家学习压力的同时也增强各少数民族同学之间相互了解,递增彼此之间的感情。

如果一切顺利,今年7月份我将毕业。

博士毕业的学术要求较高,通常最短也需要四年,工科的博士想要顺利毕业也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在毕业之前必须要在被SCI收录的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发表一定数量达到要求的论文,还要写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以至于圈子里有一句话:“没有延期毕业的硕士,没有按期毕业的博士。”

因为我们是从新疆走出来的孩子,心中必定含有一份难以割舍的家乡情节,家乡未来的发展需要我们的学识去建设,我希望家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好!

所以我打算在完成自己的博士学业后,应聘家乡的高校,继续在自己所喜爱的科研方面发光发热!

-END-

本文由“我从新疆来”原创,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