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蛰伤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晋源土布新疆创业带动周边村民致富 [复制链接]

1#

“我有机器你织布,搬回家里能致富。”在新疆克州阿图什市三晋源文化土布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晋源土布)的墙上,这条鲜红的标语异常醒目。

阿图什市三晋源土布公司位于阿湖乡托万买里村。是建立在山西三晋源土布基础之上的专业老土布制品有限公司,进入阿图什至今已经一年半的时间。

三晋源土布落地阿图什,使当地原本不出门的妇女也可在家劳动致富。最可贵的是,当地村民的观念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一年多的时间,三晋源文化土布有限公司懂事长王振英也和当地村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村民们都把她当“亲戚”。

“古尔邦节那几天,天天被村民邀请去家里做客,多的时候,一天要吃五六顿饭。”王振英说,“村民们太热情了,她没法拒绝,只好每家都吃一点,一天下来肚子撑的饱饱的”。

落户阿图什

王振英是山西运城人,她到新疆创业的想法源于在新疆工作的同乡。“她每次回去就和我讲,新疆人民多么的淳朴、憨厚”。

去年3月份,山西三晋源土布公司销售经理到新疆考察。同年,在西洽会上,王振英遇到了阿图什市一位副市长。此后,该副市长到山西三晋源文化土布公司考察,感觉其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十分适合阿图什的农村扶贫,于是向三晋源土布发来了邀请函。

去年5月份,三晋源土布在阿图什正式落地。6月1日,开始正式培训,第一批多人报名。

王振英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在山西带来的技术人员都不懂民族语言,无法沟通。最后,王振英在村里找了一名翻译,解决了语言问题,并开始采取每天学一句的办法,教工人们学国语。

习惯是王振英遇到的另一个难题,刚开始,村民们不太接受,“领导来检查时,工人都来站到织布机前应付,领导一走,她们又都走了,根本没有要干活的打算”。

王振英每周一,将大家招集起来,让他们提意见、建议,谁提的建议好,被采纳了还有奖励。“主要是想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经过一年多的磨合,三晋源土布在阿图什扎下了根。

带动村民致富

26岁的阿尼古丽·阿木克,去年11月份到三晋源土布参加培训,如今,每个月能挣0左右。在此之前,阿尼古丽每天在家就是看孩子、放羊。

32岁的热比古丽·吐哈提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丈夫当时患病,家里十分困难。她开始就想先试试,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干好。如今,热比古丽已是老员工,不仅技术好,还能充当翻译。

库尔班·尼沙是在丈夫莫明的支持下去的。由于家里的事情比较多,库尔班·尼沙将织布机搬回家里,每天空闲时间织布,一个月也能挣多元。

热哈古丽一家四口,家里的主要生活来源是丈夫吐尔逊江·吐尔地卖斗鸡。三晋源土布在村里落户后,吐尔逊江发现,其他家里的妇女去织布每月可补贴家用,于是也让妻子热哈古丽去试试。如今,热哈古丽也将织布机搬回家,利用空余时间每月可挣多元。

目前,仅托万买里村已经有多人通过织布就业。周边村里报名参加培训的已达到人。这人经过培训合格后,也会安排就业。

“三晋源土布这个项目特别适合当地村民脱贫致富,“村民不出门,不投资一分钱,就可增加收入,是脱贫致富的好项目”。托万买里村*支部书记邵东山说,“这个企业到村里后,每年全村收入增加百万元左右,这对一个贫困村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

潜移默化的改变

在邵东山看来,三晋源土布项目带来的不仅仅是让村民致富。更重要的是,当地村民转变了观念,“让老百姓知道,通过劳动才能致富”。

王振英对此也深有感触。她刚到村里时,村里的妇女不打扮,二三十岁的人看上去都是四五十岁的样子。自从村里的闲散女妇到三晋源上班挣钱后,一个个都打扮的漂漂亮,回到了二三十岁的本来面目。

另一个改变是生活习惯。刚到村里时,王振英到村民家里去看,他们家里比较凌乱。现在,家家户户都将家里装修的漂漂亮亮,即使没钱装修,也是收拾的干干净净。

“以前我们没地方去上班,现在王总给我们创造了这个条件。”库尔班·尼沙说,以后有机会,她也想到内地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而在此之前,库尔班·尼沙从没有这种想法。

阿尼古丽·阿木克刚到三晋源培训时,家里不同意,还为此吵过嘴。这种情况从她第一个月领工资开始有了改观。如今,家里的羊由公公放,她出来打工,丈夫开的小卖铺,一家人其乐融融。

今年7月,热比古丽在大把扎花50元钱为自己买了一条红裙子。“自己挣的钱,自己花,给孩子花,孩子也高兴。”热比古丽说,之前无论买什么都是跟着丈夫一起去买,她挑好,丈夫付钱,她甚至不知道买的物品什么价格。自己挣钱后,除了补贴家里一部分外,自己可以去买喜欢的东西。

经过一年多的相处,王振英和员工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春节,王振英回家过年,有工人担心她过年后不来了。王振英表示一定会来的,工人们才放下心。

村支部书记邵东山说,三晋源土布在村里落地后,为当地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村里女同志,很难走出家庭去工作,三晋源土布给了村里妇女们工作的机会,现在织布的妇女在家里腰杆都直了,丈夫也不敢像以前那样随便指使了,婆媳关系也融洽了。”新疆总工会“访惠聚”驻托万买里村工作队队长吾不力哈生·尼亚孜说,“一个人,一个家庭,很细微的变化,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村里人的思想观念。”(西部法制报记者王建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