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蛰伤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从规模扩张到高质量增长,什么人留在贝壳
TUhjnbcbe - 2023/9/25 21:04:00

“过去像我们这种安分守己的人会吃亏,但来到贝壳后我认为基本上只有安分守己才能成功。”

一年两次大考

12月7日下午的两点半,曾飞平打开电脑,开始了她第7年的搏学考试。

她在链家杭州市滨江区东方郡担任商圈经理,管辖着30多人的经纪人团队。一周前,她开始组织团队复习,先是在近页的教材《买卖搏学》上划重点,翻完书后,再让大家一起通过电视投屏刷题。氛围像高考一样。

年,链家推出了经纪人的搏学考试,有专门的教材编写、命题审题团队,目的是用考试推动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年,贝壳的搏学大考覆盖了98个城市,共有37万经纪人参加考试,此外平台经纪人人均培训时长超过40小时,曾飞平感慨,“一年两次大考,再不专业也够专业的了。”

她年入行,前3年是在野蛮生长,被客户骂、被领导骂。年到链家后,开始有了被系统支持的力量。

除了培训、考试体系,最让她兴奋的是,终于有真房源了,“再也不用去过那种接到电话被骂的日子了”。

头几年,为了获客,她要和这个行业大多人一样“骗人”。他们在网上放虚假信息,有的房子价格虚低,有的房源完全是捏造,有的明明在8楼,故意放在10楼。客户打来电话,她感受到的只有慌张,“你跟他说没有,他电话里肯定会骂人的;但是你说有,我又感觉我好像要背着良心带他看一天房,都是没有效率的工作。”她有些吃不消,想换个前台的工作,或者哪怕去做服务员,至少不用说谎。

好在忍耐到极限之前,转折到来了。年,链家完成了线上化改造后,开始了全国性的布局。

链家除了带来真房源,也带来了新的管理文化:强调团队作战、合作共赢。过去经纪人行业的工作氛围是“抢”。曾飞平回忆,进链家之前,她的客户不敢带到店里,因为一转眼可能就被同事抢走了;送客户回去也一定要送到地铁站,如果是公交,一定要看着对方坐上车,“以前就是这样子生长的,从狼性里面(生长)。”

现在,她的门店则形成了一个默认的流程,如果一个客户进来,至少两个人一起带看,过程中其他同事再帮忙拿钥匙、鞋套、背包,加上端茶递水、打合同,一个客户成交至少过程中有3到4个人参与。

刚加入链家时,曾飞平还遇到一个棘手的案例。当时她经手的一个订单,买家把首付款打到监管账户后,卖方说要先拿到钱才能把房子解除抵押,但收了钱之后人跑了,房子也不过户。链家当时规定,房屋筛查可以先行垫付,于是把首付款全部垫给了买方,再跟房东打官司把钱追了回来。这种机制后来又沉淀为“二十大安心承诺”,既保障了买方的利益,也让经纪人在更有保障和规范的环境下作业。

有了一整套专业系统和文化的支撑,曾飞平感到“腰杆直了”。因为相信自己是专业的,她在客户面前感到自信,这种自信反哺到沟通中,又更容易获得认可,“房东客户一认可我们,我们价值就出来了。”

曾飞平现在是一个领导角色,因为过去挨骂的经历,她对自己要求是不骂人,她力求为自己团队塑造一种好的氛围。她相信一种区别于以前需要靠骗人、争抢的“正道”,她记得刚进入链家时,一位领导说的话,“平台对经纪人好,经纪人会对客户好,客户就会对平台好,它就会形成一个正循环。”

这样的人,以前会被淘汰的

即便在房产经纪人野蛮竞争的那些年,周本刚恐怕也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年,他从部队退伍加入成都的伊诚地产,做了3个月租赁业务后转到买卖业务,第5天就卖出了一套房子;20天后又邀约到了一名别墅客户,并且顺利签下了将近万的买卖——这是当时门店售出价格最高的房子。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成就和兴奋,“因为前无古人,后面有我。”

这笔订单也让初入行的他感受到竞争的激烈和残酷。当时他面对的竞争对手,气势和作业方式都极其老练,他回忆当时双方对峙的情形,“气势一下就把我压住了,完全把我压住了,我下去还没走到跟前,他把手一抬,这么一伸,他说,这没你的事情”。

竞争的压迫感很快开始加剧,周本刚回忆他当时所在区域的战况,“已经肩膀按肩膀了,就差谁推一下。”这种环境下,每个人都有些自己的招数,比如早上6点前就去抢驻守点,板子一插,“今天这个位子就是你的”;比如守到一个客户,就把驻守板往肩上一扛,挡住客户看到其他人的信息;再比如,每家店里都有一个屏蔽器,签单的时候开启,防止其他人临时捣乱。

为了不被争夺一个客户,或者守住一个客户,要勤快、思虑周全,要聪明,周本刚说聪明就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虽然晋升迅速,很快就从业务员成为店经理、商圈经理,周本刚对自己干中介这件事情仍然有点不好意思,朋友问起来都模糊应对,“就说做房子。”

到年,链家和伊诚合并,“黑猫白猫抓到老鼠都是好猫”的规则不再适用,竞争被放在了一个公开透明的体系下,他才感到这个事情可能可以做得更长久一点。

这个体系的核心就是链家首创的ACN(AgentCooperationNetwork,经纪人合作网络)规则。链家的ACN规则把交易的各个环节拆分,对应到房源录入人、钥匙的持有人、房子的带看人、客源成交人等,每个角色会根据不同的贡献得到相应的利益分成。周本刚看到,有了这套规则,大家变得各司其职、光明竞争,如果有人刻意截留客户,最后业绩会被归还,且被处罚。ACN规则根据不同市场,不同地区,通过店东委员会的讨论后还会有更细化的规则,比如规定一个客户来了之后有多久内,其他经纪人不能成交,避免恶性竞争。

当时链家已经完成了楼盘的在线化,交易流程也开始信息化,这构成了这套规则成功运行的前提。年,这套适用于链家内部的经纪人合作机制,又开始向所有贝壳连接的房产经纪品牌开放。

周本刚对规则建立后的规范市场感到安心,“你做了坏事大家可以投票投你,通过规则来守底线,大家都是受益者。”最终,规则成了保护大多数人的东西。

此外,ACN网络下,“聪明”不再必要,哪怕笨一点,一个经纪人只要老老实实做好小区业主的维护,一样可以分到房源业绩。

周本刚的团队里有个一跟人说话就紧张的男孩,在只维护房源的情况,通过别人卖他维护的房子一样有收入,“谁来带看你这个房子了,大概客户什么情况,如实反馈就可以了。”

这样的人以前很难在经纪人行业生存。周本刚说,这样类型的人,他以前不会招,因为教不出来;但现在只要专业、勤快,“为业主做实事”,同样有了生存空间。

规范之外,周本刚也感受到了技术带来的效率变化。以前他带新人跑盘,要自己会画户型图、拍照片,但经纪人水平参差,效果并不好。现在不仅有专业的摄影,VR技术的应用甚至让有的客户不用线下看房就能直接成交。

过去招揽客户最多的来自线下社区,其次是门店,最后才是互联网。有了链家网、贝壳之后,他的客户8成来自线上。

利他

年大学毕业后,李维嘉想留在天津,当时销售是一个流行的职业,他觉得自己未来一定要买房,那不如直接做卖房的事。刚入行,他就无师自通地领悟到了销售的真谛,“利他”。

那是个成交为王的时代,为了促成订单,经纪人会谎称房子抢手来让客户下决心。李维嘉做了相反的事情。他手上有个客户要买一套万的别墅,他觉得房子不合适,愣是劝住了。他对合适有自己的判断标准,甚至觉得自己有些强势,但这种态度反而换来了客户的信任,那位要买别墅的客户后来在他手上买了6套房,还带来了亲戚朋友,哪怕现在有房子的需求也都会找他。

李维嘉相信服务的价值,认为帮客户买房,本质是做一个顾问式销售,是站在客户的立场,用专业知识结合对方的需求给出建议和解答,只有这样,双方才是平等的,“能跟客户成为朋友。”

年,他以德佑店东的身份进入贝壳平台后,他的“利他”与平台的品质服务的思路不谋而合。

一些出于本能的做法也在新的制度下甚至得到了约束。过去,他面对认真服务的客户跑单的事情,容易愤怒。轻则私下打电话骂人一顿;重则跑到客户家里,把锁眼给堵了。这在贝壳会受到明确的处罚。

他也进一步学会归因向内,客户跑单时先检查是不是自己哪一点没做好。他的门店有一次接了一个当老师的客户,对方一开始很信任他们,但中途却找其他人买了同一套房子。他追问下才知道,这位老师带着答案问带看的经纪人公积金贷款的时间,结果回答错了,这才跑单,“你想这个事赖谁,还是自己不专业,所有的事我认为从自身出发比什么都重要。”

客户群体也在发生变化。过去客户会为了少一个点的佣金而换平台,现在更愿意为了服务付费。这个服务既包括专业上对楼盘、户型的分析,用挂牌、带看数据找到最具有性价比的房子,还包括成交之前平均带看27套房子以上的努力。

李维嘉总记得他刚入行时一位客户的勉励,对方说他适合这个行业,只要能坚持5年就能成为精英,坚持10年能成为专家。他一直记得这句话,而现在正进入一个更公平的时代,“过去我们像这种安分守己的人吃亏了,来到贝壳平台以后我认为基本上只有安分守己,大家都是公平的,都是平等的感觉。”

他回想一开始这个行业的归宿,多数人做个三四年最后就转型当个小老板,或者去其他行业。但现在,他的感受是,时间越长“越吃香”。

离开的,留下的

曾飞平、周本刚、李维嘉都在地产行业从业超过10年,他们的坚守,某种程度上是贝壳“长期主义”的胜利。如今,他们的身份早已从业务员转换成了经营者,需要面对的问题某种程度上也是贝壳在当下环境的缩影。

年第三季度开始,随着地产调控的收缩,房地产行业进入寒冬。几位店东也感受到了这种寒潮,曾飞平的门店在杭州85限购政策出来后,门店订单少了60%;周本刚今年在尽力的情况下业务也少了三到四成;李维嘉手上的4家门店,今年业绩预计相比去年会少万。

为了活下来,一切都需要更加精打细算。

贝壳在这个下行的环境下做了不少事情。比如在基础设施层面,优化了线上商机的分配机制,避免经纪人作弊,进一步提升公平性;对一二手经纪人进行分岗,通过分工合作提升作业效率和竞争力。年第三季度,贝壳已经完成超过3.1万家门店的经纪人分岗,覆盖人数超30万,一二手经纪人合作比例由上季度14.4%提升至29.6%。

到年底,根据空白研究院的调研,全国范围内的经纪人数量减少比例在30%-40%。贝壳在严峻的环境下展现出了更好的经纪人留存能力,活跃经纪人同比下降不超过10%。

今年第三季度,根据财报,贝壳平台的活跃经纪人数量约为37万人,环比降幅收窄至2%。在贝壳这三个优秀的店东样本里,人的变化很小。

李维嘉不仅没有缩减自己规模,反而计划谨慎地扩张,他想在5年内从现在的4家店做到10家店,让公司10个最优秀的经理每人能经营一家店,帮他们收入稳定下来,“我觉得这是我的价值。”

他觉得,过去这个行业的人过量了,走的都是半生不熟的,他认为这种汰换对行业反而是个好事,“会把那些我认为不职业的人,不行的人慢慢淘汰了。”

他看到的是机会。一是人才多了,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大家预期降低,招聘变得更简单了;其次,短期内坚持不住离开的人会空出一部分市场。

周本刚没有扩张的野心,但团队的离职率不高,更没有裁员。他认为只要这个行业还在,他们竞争自己的份额就足够了。他看到当下是一个难得的沉淀期,一个培养更专业人才的好时机。

过去每个经纪人都在奔忙,天天带客户、签单子,很难静下心来参加培训,自我成长。但现在他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做这件事情,打基础,他认为这是长久的生存之道,有了优秀的人才,“市场变与不变你都会慢慢增长。”

周本刚的门店一周安排里,会固定在周四有大的培训,他梳理了一个培养人才的流程,先学什么、再学什么,学的时候怎么去实战;知识层面的学习如何安排,趋势的变化、用户需求的洞察如何感知等等。他同意贝壳创始人左晖的一个观点,这个行业,管理的价值还远没有真正被发挥出来。

为了留下更多人才,他考虑对新人延长底薪的时间,过去是6个月,现在到了9个月。他意识到,自然年限的增长不一定会带来经纪人的成长,关键是认知的变化、学习的深度,“一个五年的经纪人他啥都懂,但是他什么都没有做深,所以他不一定做得好。”

周本刚的选择代表了这个行业的新方向:优质的人才越来越成为这个行业的主力*。在贝壳留下的37万活跃经纪人里,群体的结构得到改善。今年二季度,从业时长超过3年的经纪人占比相较第一季度提升了10%。贝壳在对全国8万名平台经纪人的市场调研中显示,从业者对职业的认可度,被家庭和社会肯定的程度都在提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第三季度,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额同比减少21.3%、连续第五个季度两位数下降。这样的大环境下,贝壳的存量房业务、新房业务和家装家居业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环比增长。

留下来的经纪人或许可以解释这种韧性。曾飞平、周本刚、李维嘉都因为快速觉察到了市场的变化,而做出了调整。

曾飞平说,钱不好挣的新阶段,有钱人换改善房的需求超过投资和首套的需求,她观察到,现在连环单变多了。先卖后买,大部分是置换。她们的服务策略由此发生变化,过去不关心业主,都在围着买方转,现在“业主就是客户”。

去年杭州限购政策后,她迅速组织团队开了会,盘点手上的客户,没受限制的继续跟进、受到限制、手上有钱的,就转推公寓,“那段时间公寓也卖得挺好的”。

周本刚也调整了他们目标人群的定位:更高净值的客户。他因此培训自己门店的员工,要有新的作业方式,比如做更充分的准备、收集更多信息,以及减少对客户的打扰频次等等。

李维嘉则在接受采访后,还要带着团队去看房、跑盘,做实践培训。他说之前经理不用去,今年他们都开始跟着去。面对层出不穷的变化,经营者们要做的是——他用了链家内部常说的话——“脚底得沾泥”。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规模扩张到高质量增长,什么人留在贝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