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追光,我与光同航。年,河北追光者创造了太多不平凡的奇迹,带给我们无穷的力量,他们以专业、勇敢、信义、坚韧、担当,谱写着燕赵儿女新时代的奋进篇章。
▌蔡旭哲——茫茫太空第一次留下河北人漫步的身影
他说:“星河灿烂、一览无余,希望有朝一日,重返太空家园。”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中的蔡旭哲是衡水市深州人,是河北省首位进入太空执行任务的航天员。
追光者档案
蔡旭哲,男,汉族,籍贯河北深州,中共党员,硕士学位。年5月出生,年9月入伍,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某训练基地某团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回顾:蔡旭哲忙碌的太空之旅
●出征: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出征太空。
●第一次出舱:年9月1日,蔡旭哲在核心舱内配合完成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进行第一次出舱活动。
●个人首次出舱:年9月17日,蔡旭哲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舱门,完成个人的首次出舱。
年9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蔡旭哲结束出舱任务返回问天实验舱的画面。新华社记者郭中正摄
●太空种菜:一手拿植物、一手拿针管,中国空间站里,航天员蔡旭哲细心地“呵护”着在轨实验生物样品。通过在太空环境中开展培养实验,可探索其对动植物生长发育等各方面的影响。
视频截图:河北籍航天员蔡旭哲在中国空间站“种菜”
●“天宫课堂”第三课:年10月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
●进入梦天实验舱:年11月3日15时12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入梦天实验舱。
●第三次出舱:年11月17日,神舟十四号乘组完成了第三次出舱活动,陈冬、蔡旭哲执行出舱,刘洋舱内支持。
年11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蔡旭哲成功出舱的画面。新华社发(孙丰晓摄)
●神十四、神十五乘组“太空会师”:11月30日7时33分,翘盼已久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神十四、神十五乘组顺利“太空会师”。
●神舟十四号返回地球:北京时间年12月4日21时01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全部安全返回、健康出舱。
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这是航天员陈冬(中)、刘洋(右)、蔡旭哲安全顺利出舱(拼版照片)。新华社发
▌郭进考——麦收时节,燕赵平原麦香四溢
他说:“搞科研,单枪匹马干不成大事。团队是否优秀,关系科研成败。”
49载育种生涯,始于一个朴素愿望。郭进考说,小时候经历的“一个窝头掰三瓣儿”的艰难光景深深烙在记忆深处。粮食短缺、食不果腹的年月,心中一个梦想已扎根——培育良种多打粮,让乡亲们“粮丰囤满”。
追光者档案
年5月25日,郭进考在马兰农场的选种圃,发现了有苗头的育种材料。河北日报记者赵红梅摄
郭进考,曾任石家庄市农科院院长、河北小麦育种首席科学家,现任河北省小麦专家顾问组组长。49年来,先后育出33个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小麦品种,推广到8个省份,累计种植面积4.2亿亩,增产小麦亿公斤,节水亿立方米,创造经济效益上百亿元。
回顾:郭进考的49载“金种子”求索之路
年12月25日,郭进考(中)在海南南繁基地查看新品种长势。本人供图
●20世纪80年代,华北地区缺乏早熟丰产的小麦品种,河北小麦种的大多是山东的品种,当时称“泰山压顶”。为此,郭进考课题组确定了“抽穗早灌浆快实现早熟性,增加穗数提高丰产性,增强耐旱性提高广适性”的育种理念。
●十几年磨一剑,年,郭进考课题组培育多年的冀麦26横空出世。当时普通小麦亩产只有二三百公斤,而冀麦26在大面积种植条件下,亩产达多公斤,实现了小麦由中低产到中高产的跨越,成为本区域第6次品种更新的主要品种,并迅速推广到北方六省,轰动了半个中国麦区。
●此后,郭进考团队又培育出早熟高产品种冀麦38,年,取得了亩产.34公斤的高产,不仅刷新了河北当时高产纪录,也一举将河北小麦产量带入“亩产千斤”的新时代。该品种成为20世纪90年代全国10大品种之一,被列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为华北地区一年两熟制小麦高产提供了品种支撑。
●年,郭进考技术团队培育出的具有节水、抗倒、抗寒、高产等特点的超高产节水品种“马兰1号”通过省级审定,当年创下亩产超公斤的纪录。
●年6月14日,魏县爱耕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马兰1号”小麦节水高产千亩示范方,平均亩产.8公斤。这是河北小麦首次大面积亩产超过公斤,标志着河北小麦生产能力有了新突破。
▌巩立姣——逐梦田径赛场,绽放青春光芒
她说:“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寸石观山岳,滴水见江河。一名运动员的闪耀,背后往往站着国家和民族。自年8月1日巩立姣圆梦东京,并将这枚金牌归功于祖国后,在年俄勒冈田径世锦赛的女子铅球比赛中,她依旧保持着不错的状态,以20米39的成绩获得银牌。此外,她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就是在巴黎奥运会上突破21米。
追光者档案
巩立姣,中国田径队运动员,女子铅球领军人物,河北省体育局田径运动中心(河北省田径运动学校)运动员兼教练员。22年来,她先后在全运会、田径世锦赛等多次国内国际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年在伦敦田径世锦赛女子铅球决赛中首夺国际大赛金牌,年在东京奥运会上夺得女子铅球冠军。
回顾:巩立姣精彩的运动生涯
年出生的巩立姣先后参加了四届奥运会。四届奥运会,金、银、铜三枚奥运奖牌让她的运动生涯无比精彩。走上梦想之路也就意味着要面对难以躲避的荆棘,从年北京崭露头角,到年东京梦想绽放,一路走来,并非坦途。
●年北京奥运会,当时19岁的巩立姣出战女子铅球,遗憾获得第五名,但因为有选手被查出违规,巩立姣递补获得铜牌。
●年伦敦奥运会,巩立姣投出了20米22米的不俗成绩,可惜仅获得第四名,而很快有选手违规金牌被收回,巩立姣第四名变成铜牌,再之后递补银牌。
●年里约奥运会,巩立姣只掷出19米39,无缘前三,获得第四名。这与她当年年初20米43的成绩相距甚远,对职业生涯刚刚迈入巅峰期的巩立姣来说是不小的打击。
●不过,这次失利并没有击倒巩立姣,反而让她变得愈发强大,年8月10日伦敦世锦赛,巩立姣技压群芳,创造历史,以19米94夺冠,在女子铅球领域正式开启了属于巩立姣的时代。
●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决赛赛场,巩立姣两次刷新个人最好成绩,以20.58米的成绩夺冠,成为中国首位获得奥运会田赛金牌的运动员。
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田径女子铅球决赛中,中国选手巩立姣夺得冠军。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当地时间年7月16日,在美国俄勒冈州尤金市举行的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铅球决赛中,中国选手巩立姣以20米39的成绩获得亚军。
年7月16日,巩立姣在颁奖仪式上。新华社记者王迎摄
▌张伟丽——她是世界的伟丽,更是河北的骄傲
她说:“上一次夺冠在中国,我觉得我是中国的张伟丽。这一次在美国拿到冠军,我认为我是世界的张伟丽!”
北京时间年11月13日中午,UFC(终极格斗冠军赛)在美国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进行。在作为联合主赛的女子草量级冠军赛中,来自中国的河北姑娘张伟丽在第二回合降服战胜了来自美国的现任冠军卡拉·埃斯帕扎,重新赢得了该级别的冠军金腰带。
追光者档案
年11月12日,中国选手张伟丽(中)在比赛后庆祝。新华社发(郭克摄)
张伟丽,年9月30日出生于河北邯郸,中国职业综合格斗运动员,亚洲首位UFC世界冠军。张伟丽曾是河北女子散打运动员,后来转战MMA,职业战绩21胜2负。年8月,张伟丽名列福布斯中国名人榜第27位,获评年中国体育十大人物。
回顾:张伟丽的金腰带之战
早年张伟丽从事散打,拿到过河北省冠军后,因受伤不得已退役。在蹉跎的几年里,张伟丽迫于生计做过幼儿园老师、酒店前台、收银员、健身房教练兼销售等,但为了挚爱的搏击梦想她重新出发。“别人是在打比赛,而我是在玩命!”张伟丽曾说“我一直告诫自己要不忘初心,我还记得我刚刚进入综合格斗领域时,我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一身伤病。”
年至今张伟丽历经5场金腰带之战:
●年8月31日,张伟丽在深圳42秒击败杰西卡·安德拉德,成为首位来自亚洲的UFC世界冠军。
●年3月8日,张伟丽又在UFC中打满5个回合通过分歧判定战胜乔安娜·耶德尔泽西克,成功卫冕冠军头衔。
●年,张伟丽先是在自己第二场卫冕战中首回合就被对手罗斯·娜玛尤纳斯击倒,丢掉了金腰带,随后又在挑战罗斯的比赛中遭分歧判定失利。
●年6月,重整旗鼓的张伟丽在新加坡击倒老对手乔安娜获胜,也赢得了重新挑战金腰带的资格。
●年11月12日,再次赢得金腰带后,张伟丽成为继罗斯和卡拉之后,第三位重夺女子草量级冠军头衔的选手。
年11月12日,中国选手张伟丽(上)与美国选手卡拉·埃斯帕扎在比赛中。新华社发(郭克摄)
▌刘建东——鲁迅文学奖小说描写战火中的青春
他说:“细节开始的地方,才能映照出历史的本来面目。其实,革命先烈的故事早就保存在我的记忆深处,从来不曾离开。”
年8月25日,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评选结果揭晓,河北省作协副主席刘建东的短篇小说《无法完成的画像》榜上有名。小说讲述了一位画师应邀为女孩小卿失踪的母亲画像的故事,时间背景从抗战绵延到新中国成立后。作品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精致的艺术表达,塑造了一位抛家舍业、忠于信仰的革命英雄形象。
追光者档案
作家刘建东。本人供图
刘建东系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河北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河北四侠”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全家福》《一座塔》,小说集《情感的刀锋》《黑眼睛》《丹麦奶糖》等;曾获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曹雪芹华语文学大奖、孙犁文学奖、河北省文艺振兴奖等,多次入选中国小说学会小说排行榜。
回顾:《无法完成的画像》文学跋涉之旅
●《无法完成的画像》在《十月》年第6期刊发。该作品发表后,曾入选中国小说学会年度好小说榜,并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长江文艺·好小说》等多家刊物转载。
●谈起创作缘起,刘建东说,自己用一年多的时间,查阅了很多党史资料,掌握了许多鲜活的历史细节。“我力图用细节描摹,去重构,去还原。细节的展开,才是打开历史的正确方式。通过对一些细微场景的复原,其历史背景反而更加宏阔。通过对这幅无法完成的画像的描摹,我仿佛听到了历史深沉的回响。”
●8月25日,得知自己的短篇小说《无法完成的画像》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后,刘建东表示,将会在文学旅途中继续跋涉,在自己熟悉的园地翻耕生活的泥土,寻找更适合自己的种子,悉心播种、耕作,不断吸吮现实生活的养分。
▌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以天籁之音,唱出了全天下孩子“一起向未来”的梦想
他们唱着:“胭脂河水长,从那天上来,要问去何方,宁静的村庄……”
北京年冬奥会开闭幕式上,来自河北保定阜平县山区的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两次登台,用希腊语献唱奥林匹克会歌。“古代不朽之神,美丽、伟大而正直的圣洁之父……”孩子们那清澈、质朴的童声,顺着电波飞到奥林匹亚山,与奥运圣火共同点亮世界。
追光者档案
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由来自河北革命老区阜平5所学校的44名孩子组成,他们中最大的11岁,最小的只有5岁。登台前3个多月,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才刚刚成立。彼时,他们中的很多人才刚刚认识简谱。3个多月时间内,他们学声部、学希腊语,用惊人的学习能力,在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完成了表演。这正是导演张艺谋提出的“要寻找一群朴素的孩子来唱”的一次最好呈现。
年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用希腊语唱响奥林匹克之歌。河北日报记者霍艳恩摄
年2月20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再次唱响奥林匹克之歌。河北日报记者霍艳恩摄
回顾:大山里飞出的百灵鸟惊艳世界
●年9月中旬,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导演组通过网络报道发现了符合条件的马兰村的孩子们,并向他们发出邀请。就这样,来自阜平县城南庄镇八一学校、石猴小学、井沟小学、大岸底小学、马兰小学的孩子们正式组建起了马兰花合唱团。
●孩子们没有音乐基础,可要学的奥林匹克会歌音域宽、旋律复杂、变化音多。要解决语言、演唱的诸多技巧,合唱团面临重重困难。但困难很大,决心更大。村小学特岗教师、县中学音乐老师、大学音乐学院专家组成了一支教学团队。
●年11月中旬,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希腊语教师秦烨臻带着学生林嘉濠赶到阜平,花了10天时间教孩子们学希腊语,帮助他们发音标准。12月底,最后一组孩子们排练的视频发给导演组,他们收到最后通知,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表演正式列入开幕式节目单。
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参加冬奥会开幕式集训。保定市委宣传部供图
●年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44名孩子穿着印有河北蔚县剪纸虎头图案的中式上衣、中式虎头靴,在没有任何伴奏的情况下,用2分27秒的时间,用纯净的童声演绎了希腊语版的《奥林匹克颂》,用质朴的歌声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
●年2月20日晚,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再次登台。这次红红火火的虎头衣换成了冰雪蓝双鱼服,孩子们脸上也洋溢着更加自信和从容的气质。伴随着清澈的《奥林匹克颂》歌声,鸟巢降下了奥林匹克会旗。
●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中有一群来自马兰小学的孩子,他们的音乐故事,要从年开始说起。那年,村里来了一个从北京来的老人。她就是邓小岚,原《晋察冀日报》总编、社长邓拓的女儿。邓小岚出生在河北保定阜平马兰村,在那里生活了三年,一直把马兰村视为第二故乡。年退休后,她来到马兰村成立马兰花合唱团,教山村孩子音乐,默默坚守18年。在马兰村铁贯山脚下,潺潺流淌的胭脂河,回荡起了孩子们朴实有力的歌声。
邓小岚(右)在马兰小学教孩子们学习演奏乐器。保定市委宣传部供图
●年3月19日下午,正在马兰村筹备音乐节的邓小岚突发脑血栓,在当地紧急治疗后被连夜送往北京,2天后医治无效,溘然离世,享年79岁。“胭脂河水长,从那天上来,要问去何方,宁静的村庄……”太行山深处,马兰花合唱团的孩子们流着泪唱起《马兰童谣》,用歌声为至亲至爱的邓奶奶送别。
●邓小岚女士去世后,她的学生孙志雪拿起了接力棒。年,孙志雪刚刚考上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她以前和邓老师一起教孩子们,现在要和马兰的孩子们一起赓续红色使命……
▌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网通院)——安全“保卫官”,架起测控通信“天路”护航
网通院卫星通信系统总师李晓芳:“可以说,卫星通信系统就是指挥中心的眼睛和耳朵,为了让画面和语音更加连续、清晰,传输更快,我们在不断提升技术水平,进行升级改造。”
网通院研制的统一测控系统遍布国内外多个站点,与中继卫星共同编织一张一张密实、高效、清晰、完整的通信测控网,通过遥测、外测,精确地控制航天器入轨。在航天任务发射段、交会对接段、组合体在轨运行段、返回舱着陆搜索救援段等全过程,发挥重要的通信和测控作用。
搜救人员使用网通院研制的卫通便携设备。资料图
追光者档案
网通院,又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五十四所),始建于年,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电信技术研究所。每逢发射任务,网通院都会架起测控通信“天路”护航。网通院研制的测控通信系统在天地之间打造了一条高效、稳定的信息传输“天路”。此外,由网通院打造的安控系统还是航天发射的“安全锁”,作为载人航天任务发射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在紧急情况下,该系统可以发送逃逸指令,帮助航天员安全逃逸。
网通院研制的卫通站。资料图
回顾:为中国人的“星辰大海”保驾护航——年的旅程
●年7月24日14时22分22秒,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网通院架起测控通信“天路”,指引“问天”一路坦途奔“天和”。
●年11月12日10时03分,搭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成功发射。网通院研制的测控通信系统继续坚守“岗位”,一路护送物资安全抵达。
●年11月29日23时08分,长征2F遥15火箭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奔赴太空。由网通院研制的测控通信“天罗地网”再展雄风,护航神舟十五号践行使命。
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新华社记者李刚摄
●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全部既定任务,搭乘神舟飞船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启长期有人驻留模式。网通院测控通信系统和北斗态势系统为神舟十四号快速平安返回保驾护航。
即将过去,在这一年里,他们的荣耀在掌声中绽放,他们的喜悦在举杯间欢畅,他们的成就在祝贺中辉煌。新的一年来临,让我们将所有美好的祝福送给河北,愿每一位河北人都能闪耀自己的光芒,做最勇敢的追光者!
(综合自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河北新闻网、纵览新闻客户端等,编辑曹秦雨、赵少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