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一药难求”,抢购、缺货等词条屡上热搜。
在不少城市,面对市民的询问,“无”、“缺货”、“卖完了”是药店的常用词汇。
在互联网电商平台,限时抢购的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热门产品,基本一上架秒被抢空。
年12月14日,上海,一家药店告知顾客:感冒药、退烧药都已售完。目前上海部分药店的常用感冒药、退烧药等销量大增,部分药品暂时缺货。每天放量,医药电商平台到底有多少药品备货?一家不愿具名的医药电商平台向记者表示:“不敢提‘保供’,我们明白自己没有能力‘保供’,只能对外说缺货了,尽力补货。”“我们一般从大的医药商业公司进货,12月9日起,各类产品缺货严重,现在已采购不到退烧药。”12月16日,医院的采购员说。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我国是全球布洛芬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大国,占全球产能的三分之一,而上述药品已经是成熟的仿制药品种,国内批文很多。以解热镇痛的布洛芬为例,按照国家药监局数据库,仅国产药品批文就达到个,药品剂型包括胶囊、颗粒、片剂等多种剂型。
如此成熟的药品,为什么会面临缺货?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企业给出了各自解释。
多家原料药生产厂商在澎湃新闻记者的采访中,将原因归咎于消费者扎堆囤货。零售渠道的采购们则认为,短时间内爆发的需求以及上游产能不足是重要原因,制药厂们虽加足马力生产但也面临短时需求一旦过去,货可能砸手里的风险,于是有制药厂定出“铁律”:因为疫情加班生产的产品,原则上不准退货。
此外,地域分配不均,秋冬季本就是退烧感冒药销售旺季,药品被集中采购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在购药方面的感知。有药企人士直言:“确实太快了,如果能提前一到两个月给药企(准备),现在也不会这么被动。”
好消息是,从目前各地发布的信息来看,政府发放药品也已经进入日程安排。
年12月16日,长沙,在老百姓大药房物流中心内,工作人员正在搬运药品。人民视觉图医疗平台采购员:药品销售不是“拎箱现金去药厂堵人”能解决的事情一天忙得只吃一顿饭,高烧39度也没舍得用一套新冠抗原试剂的某医药企业采购员林黎向记者感慨,最近的退烧药、抗原试剂采购太难了。“不管是不是新冠阳性,反正已经发烧了,把这盒新冠试剂盒留给需要的人吧,我自己明白能采购进来有多难。”
在林黎看来,相较于退烧药,新冠试剂盒的采购还好,生产企业多,公司在全国各地有自己的员工,哪里有货,当地同事马上到现场负责控货,总部协调走流程打款,但药品不行,药品有药品的销售流程,这不是“拎箱现金去药厂堵人”能解决的事情。
“这一周多来,我们没从医药流通公司那里拿到过你说的美林、泰诺林,有人说上游药品涨价,其实药品在各个省有中标价,不会高于中标价,或者高于该药品的最高限价。”林黎说,个人倒卖药品的情况有,但并不是目前缺货的主要原因,国家对药品监管较严,即便有人倒卖,他手上的货也是从正规渠道流出来的。
为何缺货?药品生产企业和医药流通公司给林黎的答复是生产企业产能不足,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各环节预案不足,工人陆续新冠阳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厂。”林黎进一步补充道。
另一家有线上零售渠道业务的采购员王文杰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布洛芬等明星药品几乎采购不到,各家在渠道上有一些替代药,比如一些有解热镇痛功效的处方药,会不间断地放出一些货,但量不大。
“首先,政府部门会有采购或管控,这就占了很大一部分量,其次四类药(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的厂家很多,但厂家本身产能有限,在政策放开之前,它可能一年的产量也就一两百万,现在大家都在囤药,让工厂短时间把产能提升到之前一年的量这很难做到。”在王文杰看来,各种因素层层交错,导致了缺货。“你能想象吗?有时候你好不容易找到货了,但物流停了。”
据悉,12月以来,多地优化疫情防控政策,居民通过互联网平台或药房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四类药”,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需要实名登记信息。
随之而来,退烧药需求激增,即便有上市连锁药店表态会加强备货与门店配送,满足消费者需求,但现实依然是“药难购”。
年12月10日,海口,海南先声药业有限公司,整个车间开足马力赶制订单。人民视觉图制药厂:最近需求量几乎相当于过去一年“最近销售报上来的需求量,几乎相当于过去一年的需求量,而一年的量要在两三个月内完成,这是很(大)的工作量。”先声药业总经理陈为功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谈及药厂扩产顾虑,“我们知道市场缺货,但其实并不清楚到底缺多少,从供应链向上游传递,每一层都可能放大实际需求量。”
陈为功向澎湃新闻记者提起“牛鞭效应”,即随着供应链向上游传递,需求量被不断放大。为此,药厂也需要谨慎考虑增产数量。
而且,药厂扩产并不容易。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企业对药物产品扩产有时并不能自主决定,需向监管机构申报,业内人士称其为“变更控制”,但这一“变更”到底是由企业自己决定,还是需要向监管机构申报,需要一套质量管理系统来判断。目前,部分药企将“变更控制”限制在自主决定的范围,比如增加排班、升级设备。
以先声药业为例,过去一周,该公司的排班由一天一班增加至一天两班,24小时不间断工作,同时进行设备升级。相应的,该公司旗下咳喘宁口服液的产量实现翻倍,每天产量可满足十多万人使用。
采取类似策略的还有贵州百灵,此前该公司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实行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生产。目前,该公司苗药“咳速停糖浆”产能翻番,达到35万瓶/天。
增加排班也并非最优解。陈为功告诉记者,以前药厂会尽力避免安排夜班,但在面临药物短缺的情况下,药企还是要在确保药品质量的同时,尽力增加产能、保障供应。
除此之外,在陈为功看来,扩产也面临一定风险。比如,此次药物短缺属于突发情况,扩产可能导致药物囤积。此外,升级的设备是否会闲置,也成为公司不得不考虑的因素,而一旦下定决心扩产,企业还需要考虑增产数量。
当药厂按照销售报上来的需求量开始增产,为规避风险,只能向销售公司立规矩。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同样告诉记者,其公司选择向销售人员和销售公司表明,“因为疫情加班生产的产品,原则上不准退货。”
提及扩大产能,布洛芬缓释胶囊的生产厂商润都股份()方面人士也向澎湃新闻记者打了个比方,“药物的生产流程较为严格,和食品加工不同,要达到做药的环境标准才可以做,并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样,买回锅碗瓢盆就可以直接做了。”
润都股份并没有公开其布洛芬的具体产能,12月8日,其在投资者平台称,布洛芬缓释胶囊为公司主要制剂产品之一。截至年9月30日,本年度公司产品布洛芬缓释胶囊营业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合并报表口径)的比例约为7.74%。
除了上述扩产顾虑外,也有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退烧药相关产品批文虽多,但这类仿制药的毛利率并不高,加上每家企业对于产品管线的布局有不同考虑,因此,也并非每家拥有批文的药企平时都生产,临时投产并非易事。
有原料药厂商订单排到1月
制药厂的上游,是原料药企业,目前原料药是否充足是产业链任何一个环节,包括消费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据悉,解热镇痛类药物主要包括布洛芬、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萘普生钠等品种,其中布洛芬、扑热息痛、阿司匹林使用广泛,且被列入《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常用药参考表》。
据证券时报报道,我国是全球布洛芬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大国,占全球产能的三分之一,下游的制剂生产商也很多。华金证券在研报中统计,全球生产布洛芬原料药的大企业有新华制药()、亨迪药业()、巴斯夫,每年产能分别为吨、吨、吨。
扑热息痛方面,国联证券引用智研咨询数据显示,-年间,我国扑热息痛产量基本稳定在8万-10万吨水平,16年我国扑热息痛产量为8.74万吨,约占全球的总产量的53%,对应对氨基苯酚需求约7.5万吨。
来源:国联证券那1吨布洛芬原料药可以生产多少布洛芬制剂?从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年版化学原料药产业政府战略管理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来看,有生产布洛芬制剂的企业人士表示,目前布洛芬制剂的常见规格是0.3g,或者0.4g。以0.3g规格而言,1吨布洛芬原料药可以生产.33万粒布洛芬制剂。
年产如此体量的原料药,消费者为何买不到药?
在采访中,国内布洛芬龙头企业新华制药、布洛芬原药生产商亨迪药业()、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原料生产商丰原药业()等公司,无一例外均将原因均归咎于消费者“囤货”,造成市场缺口大,而企业需要时间度过生产周期及铺货运输过程。
新华制药证代表示,订单已经排到明年1月,确实有一部分(订单)可能存在政府调拨,但产能上来后,除了政府调拨相应区域外,全国各地都发。“公司在努力发挥产能,车间也在加班加点。”新华制药方面说。
据新华制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