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体育品牌利润普降 疯狂扩张营养不良联商资讯中心
近日,匹克、李宁、安踏等企业先后爆出利润降低的消息,诸多品牌门店纷纷关闭,寒冬气息浓重。专家分析认为,经历了北京奥运会后的迅猛扩张和 粗放式 发展,国产体育品牌已进入深度调整阶段,整个行业将迎来一次重大调整。
国产体育品牌遭遇寒冬
国内体育服装企业匹克体育日前发布报告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其在中国的授权经营零售点为6739个,与去年年末相比减少1067个。匹克体育的订货情况也不容乐观,2013年第二季度订货会订单总额同比下降20%至30%。匹克体育发布盈利预警显示,预计今年6月止上半年及12月止年度净利润与去年同期比较将会显著减少,归因今年业内广泛的库存调整及疲弱经济状况对集团体育用品需求产生负面影响。
对此,匹克CEO许志华表示,门店的关闭看起来似乎很敏感,但从行业的角度来讲,门店的关闭实质上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
另有数据显示,多家国产体育服装企业也出现了零售点减少、盈利能力下降等的迹象。今年上半年,李宁集团持续推进销售渠道变革,在新开248家店铺的基础上,对店铺进行了盈利评估,调整经营结构,关闭1200家低效门店,这一关店比例高达15%。截至6月30日,李宁常规店、旗舰店、工厂店及折扣店的店铺数量为7303家,比去年底减少952家。另外,安踏体育今年以来门店总数也减少了110家。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熊晓坤告诉,国产体育品牌跑马圈地、数量取胜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人工、租金成本的上升以及产品同质化的严重使得密集开店,规模化的边际效益变小甚至亏损。
疯狂扩张导致 营养不良
从国产体育品牌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在过去短短几年时间里,国产体育品牌经历了一个 爆炸式 增长过程。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中国体育品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借助消费者被激发起来的体育热情和商业赞助、广告营销以及之后的港股上市,许多体育品牌赢得了充足的资本,企业发展势头蒸蒸日上。
在这一过程中,许多体育品牌在二、三线城市大量开设门店,一方面为港股上市提供 业绩 ,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占领二、三线城市市场。
2009年运动品牌李宁的收入规模超过运动用品巨头阿迪达斯,跃居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第二名,与行业龙头耐克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由于在迅速扩张过程当中不注重品牌特质的开发,导致了同质化竞争严重,现在过多的体育品牌门店扎堆,使得相互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这些门店当中也存在很多低效门店,经营和管理效益不佳。 络营销专家姜云鹭说。
专家认为,要改变目前这种现状,企业首先应该明确自身定位,注重调整自身产品结构,增强产品特性。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