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米粒妈
前两天,米粒妈抽了个空,赶紧补档了一下日综《人类观察》。
这个综艺总是会找一些出其不意的事情来观察,我时常被节目里的离谱人类行为震惊,能瞬间治愈所有不开心的那种。
但这次的节目看了没多一会儿,我就看不下去了,实在是太气愤了!
我看的那集,主人公是一个9人大家族中的妈妈,她生了6个男孩、1个女孩,还有一个(毫无存在感的)老公,与日本常见的全职主妇不同,这位妈妈不仅要照料一家人,还要上班。
每周要上5天班辛勤劳作,可米粒妈觉得,下班后才是她一天辛劳的开始。
一大家子人要吃饭,她下了班就得马不停蹄地去超市选购全家人的食物。
镜头里的这位母亲推着一辆跟她差不多高的购物车,辛苦地挑选着食材。
家里人口多,买的东西也更多,50袋的零食3天不到就见底,一大袋子36个面包,第二天一早就没了。
而且要注意,得买小包装、好分开的食物,不然几个孩子就会打架。
快速地买完一大堆食材之后,妈妈回家打开门,就发现一家8口人,齐齐整整围坐在桌边,等着妈妈投喂。
米粒妈怎么感觉,这个画面只在鸟类哺育幼鸟的纪录片里见过。
不同的是,“鸟爸爸”也坐在桌前仰着头催促,叫妈妈快一点。
妈妈赶紧先把零食给孩子们分下去安抚,然后马上一头扎进厨房准备全家人的晚餐。
今天的晚餐,她准备要炸鸡块。
掏出从超市买的4斤鸡肉,一一清洗分割、腌制入味,再裹上面糊,洗锅、热油、炸制鸡块,全部是妈妈一个人完成。
做这么多分量的食物,感觉她开了个小型食堂。
忙忙碌碌了一个半小时之后,第一锅炸鸡终于出锅了。
孩子们和爸爸争着夹起鸡肉,“给我一块”、“我还要”的声音此起彼伏。仅仅3分钟,一盘炸鸡就被席卷一空,但没有一个人想着妈妈还在饿着肚子做炸鸡。
与此同时,厨房里的妈妈依然在忙碌,一个锅炸不过来,就两个一起上,左右两锅一起炸。而爸爸也只是放下筷子,转头趴在厨房桌边,一遍遍地催促着“能不能再快点”。
妈妈只能一边加快速度炸鸡,一边回答“我正在做,稍等一会儿”。
看着在厨房里忙忙碌碌的妈妈,家里其他成员好像都是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即便有摄像机在场,也完全没有伸手帮忙,哪怕只是做做样子。
等所有人都吃饱喝足之后,妈妈只能一个人躲在厨房,匆匆吃上两口饭。
最让米粒妈不理解的是,节目的最后,演播室的嘉宾还在教这位妈妈怎么节省时间,更高效地为家人准备餐食。
看得我满头问号。
最该教育的难道不是丈夫和孩子们吗?
同样是在外辛苦工作、上学一天,为什么丈夫和孩子们可以坐在桌前心安理得等开饭,而妈妈却要继续高强度的家务劳动、服务全家呢?
就因为她是妻子、是妈妈吗?
也许节目组的立场是想表达,每家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但米粒妈仍然觉得,这位妈妈也许只是在繁重的工作之下,累到没有力气去思考、去改变。
想要改造这样的丈夫和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可能狠狠费上一番口舌却收效甚微,久而久之,还是牺牲自己去达成全家的“大满足”。
看了节目之后,不止米粒妈一个人有这样不适的感觉。
大家的评论空前一致:
“养7个孩子,每周工作5天!下班后没有休息时间,用了一个半小时做好饭,却没有一个人帮忙。丈夫说“快点上饭吧”,孩子们也坐着喊“再来一碗”。这就是一家人虐待母亲的恐怖视频!孩子们长大后也会看不起女性,这就是恐怖的连锁反应。”
“就算是为了展现母亲的辛苦,也不要在节目中美化成‘母亲很坚强’啊,节目组应该加上‘妈妈应该自己也来一碗’、‘爸爸赶紧吃完和妈妈换一换啊,真是不好意思’这样的解说啊!”
“视频和截图中只看到了母亲在忙碌做饭上菜,和丈夫一样在外工作,回来了还要‘招待’一大家人,这是地狱吗?显然是的。所以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想结婚也是理所当然的,还是赞成大家还是一起合作。”
看多了这样“恐怖”的婚姻状态,在日本,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不结婚,不想成为一大家人的“保姆”。
甚至很多结婚多年的全职主妇,也正在重新规划家务的分配。
过去,几代人传习下来“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方式,让很多日本男人变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巨婴”。
日本有句老话叫做“男子、厨房に入らず”,意思就是男人是做大事的人,不要进厨房,很多男人直到退休时都没拿过一次水果刀或是刷过盘子。
他们的一生似乎都要靠女性角色照料,几乎没有生活自理能力。
在家里时,是母亲操持一切,结婚后,妻子接替了这个“保姆”的角色,如果妻子生病了,家务的重担,大概率会落到家里的女儿头上。
曾经有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小花的味增汤》,里面的妈妈乳腺癌晚期了,还要教会年幼的女儿小花做饭,米粒妈写过这个故事,戳《那个被癌症母亲逼着学做饭的4岁女孩,14年后怎么样了?》。
这就催生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这些男人离开了女性的照料,生活马上变成一团乱麻。
特别是在男性退休后,很多当了一辈子“保姆”的妻子觉得,“既然你都不用在外打拼赚钱了,凭什么还是我做家务?”
于是,这群养尊处优了一辈子的男人,不得不从零开始学习做饭、整理家务。
东京的一间教室里,65岁的吉田正弘(MasahiroYoshida)脱下了西装外套,系上了一条粉红色的围裙。
过去的他和大多数日本男人一样,未婚时,母亲为他准备所有的饭菜,婚后,接力棒传到了他的妻子手中。
这种饭来张口的日子,在四年前他退休后,发生了改变。
妻子说,既然退休了不用忙工作了,以后就一起准备饭菜吧。
吉田同意了。
但他显然没有想到,对零基础的他来说,做饭竟然是一件这么复杂的事情。
从辨别厨房里不同的刀、菜板和各种小电器的作用,到每种菜的搭配和处理方式,吉田完全迷惑了。
他尝试去YouTube上找教程,没想到……他连教程都看不懂。
在日本,像吉田这样的男人还有很多很多。
5年前,尾上元彦(MotohikoOnoue)就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开办了一所专门培训像吉田这样男性的“家政培训班”。
教程也完全是从零开始。
从怎么切蒜、切蘑菇,如何挑选一块肥瘦得当且新鲜的肉,到怎么煎鸡块、煮味增汤,再到做好饭后,如何整理炊具清洁灶台……这群从未涉足过厨房的老男人,会在这里学到全新的技能。
吉田说,“我从来不知道做一道菜的背后,是这么繁杂的工作。”
他的"同学",74岁的金子先生(TakashiKaneko)在4年前来到尾上的家政学校上学。
那时,金子的妻子患了肝癌刚刚去世不久,他发现离开了妻子,自己竟然连一顿像样的饭都吃不上了。
每天只能靠便利店的便当和一些简易的微波炉食品过活,那时他才察觉到,他的妻子不仅负责所有的清洁和烹饪,还维系着他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意识到了这些之后,金子想做些改变,“当我的孩子们来探望我时,他们一定是工作累了,想来这里放松一下。如果他们的母亲还活着,她肯定会为孩子们准备丰盛的一餐,我也想做同样的事情。”
如今,他终于找到了与子女的相处之道。
不仅是老男人们有这样的需求,在如今日本的婚恋市场上,能主动做家务的男性也更受女性欢迎。
98%的女性表示,“会做家务的男性很不错。”
之前有采访问道,为什么日本女性越来越不愿意结婚了?
很多女生给出的回答是:“结婚的话,自己不仅要赚钱,要生娃养娃、包揽家务,而且还动不动被身边所有人抱怨。
孩子上了学,无论有什么事情老师都要找孩子妈,好像孩子出现任何问题都是妈妈的错,回了家里老公要是再抱怨催促,还不动手帮忙的话,那不是要气死了吗?女人选择婚姻,到底图个什么呀?”
所以,在那些和睦、幸福的家庭里,他们都做对了什么?
就像米粒妈之前写过的吉田穗波
年,本是妇产科医生的吉田准备去进修,于是她极限一拖四,带着三岁、一岁和一个半月大的三个女儿,和先生一同前往波士顿。
仅仅用了2年时间,吉田穗波就取得了哈佛学位,回到日本后还成为了研究室主任(期间又生了两个孩子)。
吉田开挂的人生经历,除了自己时间管理得当,拥有强大的执行力突破大众常识的围墙,也离不开老公的全力支持和训练孩子们的自立自强。
他们家从不会有女性就该围着厨房转的观念,在她忙于工作的时候,她的老公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准备午饭和晚饭、共同洗衣服打扫家务。
一家人互相体谅互相照顾,温馨的家庭氛围给了吉田极大的支持,让她在学术上能勇敢追梦,也有底气一连生下5个孩子。
如今,越来越多的男性意识到了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担当,并愿意做出改变,甚至还开设了“日本男德班”,互相帮助自救。
把做饭和家务理所当然都甩给女性,很多日本男人一辈子没进过厨房,一辈子没做过家务,就理所当然把这些工作都忽略掉。
确实,如果再不改变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忙都不帮,还要指手画脚的心理和状态,这群日本男人真的要吃不上饭了。
作者简介:
米粒妈爱分享(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