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在编的小学教师。在网络上只要和老师有关的新闻报道,我都会关心地去看看。除了阅读新闻报道,我还经常性看下面的评论。因为有时候,评论区里面内容更加精彩。
网络上对于老师们吐槽最多的有这么几点,一是体罚学生,二是有偿补课,三是老师收受礼品。
今天我们就谈谈这个老师收受礼品的问题。
在古代,私塾的先生,除了有束脩外,逢年过节,主人还是要给先生一些礼物,以表示对先生的感谢之意。可见老师收受家长的礼物,由来已久。
我的父亲也是名教师,父亲大学毕业后在一所城乡结合的地方重点中学教书。他说那时,他们都是吃住在学校,一切的心思都是用在教学上,一周才回家一次。
学生的家长那时跟老师的关系很好,很是敬重老师。农村的家长也拿不出什么贵重的东西来,但是他们为了表示自己对老师认真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感激之情,都会拿自家的土特产给老师。怕老师不收,从来不直接给老师,都是悄悄地放在老师办公室的窗台上,一把新鲜的蔬菜,几个嫩玉米,一点花生之类的土特产,时不时地出现在窗台上。越是认真负责的好老师,被家长偷放的机会越多。
父亲说那时候家庭条件都很差,也没有什么稀罕东西,唯一稀罕的东西是,那里有个庙会,每到庙会,家家都会包粽子,那是那个时代觉得最稀罕的东西了。
老师们早上起来,看到自己床前会放着很多小袋子,每个袋子里也不多装,大多装4到6个粽子,都不知道是哪个学生家长送来的,每年每个人老师都会收到很多的粽子。老师们心里热乎乎的,感激家长们的情意,无以为报,只有以更加努力地工作来回报家长。
家长那时就是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其他想法真的没有。
可是现在被家长诟病的给老师送礼这件事,很多网友们背后暗骂老师,收受礼品。我想问家长朋友们,你给老师送礼品的本意是什么?你敢大声说出来吗?很多人给老师送礼都是有目的的。他们都想得到老师特别地照顾,其实都是在做损伤别人孩子的利益的事,还都做得振振有词,还觉得自己很委屈。一边挖空心思的送礼,一边抓住机会就在各种场合骂老师黑心,收学生家长的礼品。
这种心理就和我今天分享的一位深圳南山区某小学六年级一位家长举报老师的心理不是一样的吗?
这位家长因为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和老师故意亲近,甜哥哥蜜姐姐地对待孩子的老师。给老师送礼,可是老师并没有达到她的愿望,她想要孩子当班长和评优,结果老师没有达到她的满意。于是家长就截图,举报了这位老师。
先不说老师做得怎么样,就说这位家长,大家觉得这样的人和你打交道,你会不会得提防她点呢,小心她会背后捅刀,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去举报老师,她送礼了,老师也没有达到她家的目的,很显然老师并没有把工作和私人的交情混为一谈。孩子不够标准,送礼也好,和家长私交甚好也好。老师还是有原则地,按规则办事。
后来在教育局调查这位老师时,要把这位老师调离本岗位,可是其他很多家长联名,不同意这位公平尽职的班主任被换掉。家长们透露这举报老师的家长和老师一直以“闺蜜“相称,私人关系很好。礼品属于朋友间的互动。可是家长居然把送给老师礼品截图举报老师,但是老师回礼的事一句不提。
显然这老师一厢情愿,把人家当成闺蜜了吧、人家给他元的东西,她还搭上几百元钱,买个贵点的东西回礼。老师是把家长当作闺蜜,朋友间的互动,咱们国人朋友间交往不都是这样礼尚往来吗?
可谁知,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以往的走动的礼品,这时却成了人家举报你的材料了呀!
家长和你交往,是看重你是人家孩子的老师,对你有所求,你以为人家是真心给你交往呀。被人家背后插了一刀,老师这回会痛醒了吧。
不怪家长套路你,首先怪你自己不检点,给了人家这样的机会。
苍蝇不叮无缝蛋,你要是坚决不收人家的礼品,也不和家长过多私下交情。君子之交淡如水。你和家长只谈孩子,只谈学习。其他少说,其他的事少做。
随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自身不硬,才会造成这样的后果。
这位家长的行为也是个跳梁小丑的行为。看着可笑。让人心生厌恶、就连“人民日报社“也发声力挺老师。
先“挖坑”式送礼、后恶意举报的行为跟正义不沾边,也绝不应被鼓励。特别是截图不截全、不合乎事实的举报,若在诬陷之列该治理就得治理。
再就是老师摊上这样的事,其实老师也不冤。
你自己不清楚家长为什么和你走得这么近吗?因为你是他孩子的老师,班主任,他有求于你。你还真觉得是你人好,人家愿意和你结交呀,怎么当老师当傻了呢。
你本来就应该和家长划清界限,只有工作,没有私情。
身正不怕挖坑,首先老师的站得正,才能经得起考验。
只要有私心私欲,那么你很容易跌进人家挖好的坑里面,那就不要怪罪人家了,谁叫你贪婪呢。不贪婪,怎么会祸起萧墙呢。
家长和老师可以关系亲密,但是任何亲密关系一但跟金钱挂上关系,这关系就已经变质了。我觉得家长和老师相互尊重就挺好,不要走得过近,保持一个不远不近,彼此可以谈心的距离就好。
老师也要谨守自己的本分,不要心生贪念。
现在是红包还是陷阱,你真的傻傻分不清楚。因为自己身不正,而被坑,你也怨不得别人。我们无权管束别人,但是我们可以约束自己的行为。
你不自重就会被打脸。那么我们就自己约束自己吧。
既然很多人对于老师收受礼品,很是反感,那么老师就要远离这些纷争,避免自己的嫌疑,虽然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但是还是”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避避嫌疑为好。
家长朋友们还在为给孩子老师送礼而烦恼吗?请你不要烦恼了,也不要给老师送礼了,其实你只要努力地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好孩子,就是给老师最好的礼物。
当你的孩子不在跟着老师读书了,看到老师还主动地给老师打招呼,问声好,那就是给老师的最大的肯定,其他老师根本就不会在乎,也不该在乎!
这是我的一点看法。大家对于家长的这种做法怎么看,对于人民日报力挺老师持什么态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