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的温度最低不能低于8℃,晚上的温度需要更高,最低不能低于15℃,才能促进蘑菇夜间的生长。”近日,在阿图什市松他克乡瓦克瓦克村的温室大棚里,中国华电集团、阿图什市税务局驻村工作队员正在给村民讲解蘑菇种植管理技术。
瓦克瓦克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0.8亩,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传统种植业。工作队驻村后,经过调研发现,市场上对蘑菇需求量大,本地培育食用菌比较少,大部分从周边地区批发。在与村“两委”商议后,工作队决定把适宜在本地种植且经济效益较高的蘑菇,作为产业脱贫项目。
种蘑菇对场地、技术要求高,面对工作队的宣传,村民们提问的不少,真正愿意种植的却不多,谁都不敢贸然尝试。为彻底打消村民们对蘑菇种植前期投入、后期销售的担忧,工作队和村“两委”通过市场调研、入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意,决定先筹集资金建立食用菌培育基地,打造出一片“试验田”,产出效益后,再向村民们推广种植。
快速生长的蘑菇
不懂技术,工作队就带头自学,买来蘑菇种植管理书籍、从网上查阅资料,认真学习。年10月,工作队开始改造温室大棚、搭架子、安装暖气……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多棒“蘑菇宝宝”住进了温室大棚。
自从“蘑菇宝宝”入住后,工作队和村干部一天要往温室大棚跑好几趟,仔细观察蘑菇长势,还邀请企业种植专家到村,围绕蘑菇种植温度、湿度、光照等,一遍遍向管理人员教授技术,保证这些“蘑菇宝宝”快速生长。
不久后,成效初显,新菇一个个迫不及待地露出头来,亟待采摘。第一天15公斤、第二天27公斤、第三天40公斤……收成一点点增多。长势良好的蘑菇,吸引了很多村民们前来参观。
讲解种植技术
“每个菌棒生产周期为3个月,一年可以种4茬,每个菌棒平均产1.5公斤,平均每公斤7元左右,一个菌棒成本才7元,个菌棒纯收益1.05万元。”工作队的耐心讲解,激发了村民种植蘑菇的兴趣,纷纷详细询问种植技术。
村民布外夏木·吐尔逊说:“听着工作队给我们算着经济账,再看基地里面的蘑菇长势喜人,我决定拿几个菌棒回家,跟着工作队试试。”
工作队争取派出单位资金支持,投入8万元为57户村民每户免费发放个菌棒,这些菌棒在基地内完成制棒、养菌等环节,发到村民手里的是培育好的菌棒,只需定时浇水即可。工作队还积极协调本村农业公司联系销售渠道,将蘑菇送至市内各蔬菜市场进行销售,保证每户每季纯收益0至元。
蘑菇种植过程中采取“工作队+专家+种植大户”发展模式(即农科专家全程带、工作队员全程帮、种植大户全程教),定期召开现场会,带领村民参观食用菌培育基地,既为技术专家后期指导提供数据,又为种植户增收致富作示范,让村民切实感受到“蘑菇伞”下的致富路。
采摘蘑菇
目前,村里的食用菌培育基地引进了全新菌棒培育设备,吸纳16名有种植技术村民进入基地进行种植,实现统一制种、制棒,统一标准、流程,统一管理、销售,还带动了4户村民在自家温室拱棚内种植蘑菇菌棒,每座拱棚预计年收入2万余元。
“去年我在工作队帮助下发展庭院经济,年纯收入近2万元,积累了种植经验。今年我种了蘑菇,现在己经是收获的第3茬了,收入近万元,不出门就能挣钱,真是太好了。”村民艾尼·艾立高兴地说。
艾尼在工作队的帮助下,享受了年扶贫庭院经济项目,建设了蘑菇房,像他这样今年享受项目扶持的还有3户。
谈起今后的发展,第一书记奚科伟说:“我们村去年实现了贫困村整村退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蘑菇种植规模、丰富种植品种,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村民收入,不断巩固脱贫成果。”
目前,瓦克瓦克村的蘑菇已经进入了丰产期,长势喜人、味道鲜美,正在等待八方游客前来采摘购买哦~
(克州“访惠聚”办公室黄婉莹、杨景轩、李文倩供稿)编辑:纪晓贞
责任编辑:张雪峰、纪晓贞
审核:王新峰
推荐阅读一图读懂村“两委”换届工作总体要求脱贫攻坚范例:增收致富有他们,稳了!(84)*建引领村集体经济破茧成蝶觉得好看,就点赞和在看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