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蛰伤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山是云的故乡31哈萨克人与喀拉
TUhjnbcbe - 2021/8/19 7:20:00
白癜风丸副作用 http://m.39.net/news/a_5919534.html

刘纪/七月流火

西行第三十一天。

昨晚,我们合衣睡在毡房,又冷又潮。睡前,爱人听到一只青蛙在身边叫,吓得惊*落魄,只好换了一个位置继续躺着,好不容易捱到天亮。

今天早晨蒙蒙亮,我们便起床进行拍摄。海哥与小青穿过草原围栏门向后山包走去,那里有哈萨克人的毡房和牛马,拍些哈萨克人的生活题材。我在驻地周围转悠,打算拍点小品。

早晨的喀拉峻草原一片寂静,空气中撒满了潮湿和青草的气味,间或夹杂着牛马粪的气味。地上的牧草已经掩到脚面,晚上积蓄的露珠挂在嫩草尖上显得晶莹剔透,人走在草原上不一会鞋就被打湿。随着东方山脊上一丝强光射出,太阳以一个小红点出现在地平线上,然后冉冉升起,将整个草原铺上一片金色的颜色。草尖上的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一个个像可爱的小精灵,发出炫目的光。远处的林子渐渐亮了,依稀听得到几只乌鸦发出喳喳的叫声。山坡上几只蒙毡房像三只硕大的蘑菇,乖乖地接受早晨阳光的沐浴。远处的地平面腾起一道薄薄的平流白雾,乍一看像一条哈达飘荡在海面。白色的羊群从一个山坡翻转到这面来,像一片白云游弋在蓝天。哦,美丽的喀拉峻草原,你的早晨是一天最美的时刻!

太阳慢慢升高,房东给我们送来了早饭。早饭是奶茶和馕。奶茶是奶、茶和盐的混合体,我并不喜欢这种口感。吃罢早饭,我们向琼库什台出发。

琼库什台村是一个哈萨克族的村庄,位于新疆特克斯县喀拉达拉乡,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村有多户、多人,以牧业为主。近年来,又根据实际发展旅游业,沿途和沿街建起了客栈,并出租马匹供游人游览村庄周围。年7月来过一次这里,沿途的景色美妙绝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当时由于集体行动,总感觉面对那么美好的风景没有拍好留有遗憾。这次故地重游,一是带领两位女士来领略一下草原千里风光,二是重新拍一下,了却上次没拍好的遗憾。

这次自驾跟导航走,明显比上一次路程近,只用四个小时便到了。自驾的好处,就是可以根据景色随快随慢甚至可以停下来观赏。

汽车在快进入村庄一二十公里的时候,是琼库什台草原最美的路段。深邃的峡谷,起伏跌宕的山岭,茂密的森林,广阔无垠的草原,都使两位女士看得出神入化。由于我们行驶在半山腰,山下的草原一览无余,满目的绿色像一张大地毯铺满整个大地,时有一两间木屋点缀在其间,极像安徒生笔下的童话世界。我曾去过瑞士,坐着森林小火车一路看过那里的草原。草原的绿色铺满起伏着的山麓,别致的木屋和偶尔出现的尖顶教堂像星星点点撒在葱绿的草原,给我留下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而眼前的琼库什台草原景色不亚于瑞士,只是人文的东西少一些,幸有那些木屋填补。据说,这些木屋是解放*某部训马场的,由于现代战争已经很少用到马匹,所以马场就解散,木屋就遗留下来。现在,这些木屋倒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引得全国许多游人或摄影师千里迢迢慕名而来。

现在的路况比较好,汽车一路到观景台都是柏油路面,从观景台入村才是砂土路。沿途,开发了许多木屋客栈,也有少量毡房提供给游客。客流量比两年前明显增多。车到村口桥头,新建停车场免费停车,行人步行进村。原来村内的土路已成为混凝土路面,木屋客栈林立在路两边。前年我们在左手边住宿,依然记得我们七八个人住在一间大屋里,在一间非常简陋的洗澡间洗完澡后,就在天井里摆上桌子吃起羊肉串来。今天,我们找了右手边一家哈萨克人开的客栈。一排黄色的小木屋,收拾得非常干净。目前,全村的客栈除两家还是哈萨克人开的以外,其余的都被回族、汉族人承包了。现在的商业气息比前年浓了许多。

安顿下以后,我们便开始了村内的拍摄活动。哈萨克人被称为马上的民族,几乎家家养马,并以马代步。而且,在村庄就有租马游览的服务项目。小青见状,按捺不住好奇心,单骑游览去了。此时已近黄昏,在村口桥头边出现了钉马掌的,这倒是一个难得的场面。我迅速靠近,进入拍摄状态。画面来得如此突然,思想准备不足,光线又有些暗,一两个重要的画面没有拍好。对于摄影人,再也没有比碰到难得的画面而没有拍好更遗憾的了。虽然如此,还是将基本的该有的镜头收入囊中。当然,如果再有一次拍摄作补充就好了,就能形成一组比较完美的反映当地农牧文化的组照了。

说起钉马掌,年青一代可能不熟悉,但五十岁以上的人并不陌生。我的童年在火车站度过,那里因为经常有马车进进出出,所以也会有许多钉马掌的。钉马掌的一般就一个人,扛着一个用槐木做的板凳。这板凳面很小,四条腿向外撇,是专门用来垫马蹄的。钉马掌的人再背一个帆布袋,里面盛着锤子、钳子、马掌和丁子。揽到活,把马拴好,先把原来的旧马掌拆下来,然后用肩膀顶住铲刀把马蹄底部修平。钉马掌好比给马换新鞋,这两道工序如同给人修指甲。前期工序完成后,再找来新马掌,对照马蹄大小把新马掌整理得与马蹄相符。然后拿来特制钉子将马掌钉上去,让钉子从马蹄的侧面冒出来,再将多余的钉头拧去。钉马掌的人需要胆大心细,功夫在于钉钉子。那钉子如果钉得向下了不结实,容易跑掉;钉得向上了就钉到马肉,马一痛就要惊马,后果不堪设想。当“嘭嘭当当”的声音不响了,马掌也就钉好了。多年不见的情形在这里重现,确实感到既新奇又亲切,但在哈萨克人眼里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因为马与哈萨克人有说不清道不尽的情和缘。

哈萨克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同时也是一个跨境民族。全世界哈萨克人约万,中国境内约占十分之一。从相貌上看,哈萨克人既具有白种人的模样,又具有黄种人的影子。凹陷的眼窝,浓密的胡须,黑色的头发,红润的皮肤,这些体貌特征反映了这一民族是由蒙古利亚人种和高加索人种混血而来。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中,逐渐形成了三大人种,即蒙古人种、高加索人种和尼格罗人种,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在每个人种的内部又分为不同的民族。我们汉民族属于蒙古人种,体貌特征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下眼睑内角有一道褶,眼睛小,鼻子扁平,体毛无或少,出生时臀部或背部有体青。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北美洲和中美洲也曾是黄种人的生活地域,那里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就是黄种人。早在冰冻时期,连接亚洲和美洲的白令海峡还是可以徒步走过,居于亚洲的黄种人沿东海岸北上越过白令海峡在美洲繁衍生息,只是在近代中北美洲才被西欧列强强行移民。

白种人称为高加索人种,也叫欧罗巴人种。体貌特征是黄头发,蓝眼睛,白(红)皮肤,眼窝凹陷,鼻子高耸,体型高大,有体毛,体味较重。白种人主要分布在高加索山脉以西的欧洲,近代有一部分移民到美洲,或独立生存或与当地原住民混血。哈萨克族就是黄种人和白种人的混血。其实,在中亚和南亚混血的情况比较普遍,而且成为主流。

哈萨克人不仅混血了人类学上的两大人种,同时在漫长的游牧生活中与其他民族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了本民族。一般认为,哈萨克族主要是古代的乌孙、康居、阿兰(奄蔡)人和原在中亚草原的塞种人、大月氏以及以后进入这个地区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铁勒、契丹、蒙古等各族人融合而形成的。所以,当你仔细观察哈萨克人时,他们的相貌表现出多样性。有的皮肤白中泛红,眼睛呈黄色或蓝色;有的皮肤黄色,眼睛为黑色。有的圆脸,有的长脸,有的方脸。

哈萨克民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一点不为过,孩子们从小就会骑马,家家有马,人人骑马,马已经深入到哈萨克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甚至血液中。在过去,当一个哈萨克人去世,要把他骑的马殉葬,将马头放在坟头。可见,马不仅是构成哈萨克人生活的重要元素,也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小青骑着高头大马,在哈萨克人的相伴下,一身红装,肩挎相机,绕村走着,威风凛凛。约大半个小时返回,那个高兴劲溢于言表。看我在拍钉马掌,也参加进来。海哥昨晚尽管住宿条件简陋,但由于前天晚上没休息好,昨晚睡得非常香甜,今天精神饱满。下午,他独自一人绕着村庄拍了两个小时,收获颇丰。回到房间,他一边看电脑一边喜不自禁。

傍晚,夕阳的余晖透过森林洒在我们住的小木屋上,村后山上的森林散发着袅袅的湿气,远处偶尔传来一声“嘚嘚”的赶马声。木屋前,主人早已摆好白色塑料圆桌,羊肉串和着孜然的香气从另一边的木屋飘来。我们抵御不了美食的诱惑,在圆桌坐下,开始进行肉串和啤酒交响进行曲。

晚上,流淌于村前的库尔代河发出哗哗的声响。这条河是哈萨克的母亲河,村里人畜饮水及生活用水均全来自于此。河谷水深流急,常年不止。白天,并没有感觉出她的声音,待到夜深人静方才感觉那声响是多么明显的存在。好在一天的疲惫掩盖了它,甚或那水与水的撞击声已经演变成一首美妙的催眠曲了。

明天早起向乌鲁木齐进发,回头再走喀拉峻。

年6月22日于听涛轩根据去年进藏日记整理

作者简介

刘纪,亦名刘汲,笔名七月流火,年生于山东高密市,祖籍山东荣成市,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早年毕业于山东昌潍师专中文系,习影后毕业于北京摄影函授学院。自幼喜爱书法、绘画、篆刻、收藏、文学。前半生干过工人,当过兵,干过公务员,担任过企业领导,下海办过公司等。丰富的人生阅历为艺术人生浇灌了沃土。

如果您喜欢作者,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是云的故乡31哈萨克人与喀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