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蛰伤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被康熙帝ldquo鸡娃rdquo
TUhjnbcbe - 2021/11/27 23:15:00
北京那家医院专治白癜风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本文首发于《深晚书评》,标题为《从九王夺嫡看康熙末年夺嫡之争》)

从年开始,“内卷”成为中文网络上最热门的词汇之一。这个原本属于人类学领域的专业概念,经由媒体和大众的轮番传播,原有的学术含意被引申出了新的内涵,用以概括如今教育、职场等领域广泛存在的激烈竞争状态。当下的年轻人们尤其对这个词汇产生深深共鸣,在网上热议各行各业的“内卷”现象。于是,“内卷”这个词汇的传播热度愈发有增无减,除了当作名词用,还被用作形容词,有时又被用作动词,大有成为日常生活常用词之势。

如果用被通俗化了的“内卷”概念来审视中国古代的竞争,可以说,“卷”得最厉害的,莫过于皇帝这个职业。对于这个结论,读者朋友可能会大感纳闷:“怎么可能?古代的帝王高高在上,别人的生存状态都是由他掌控,怎么会轮到他自己被卷?”

没错,皇帝固然多数情况下是生存规则的操纵者,可毕竟皇帝位子就一个,无法“共享”,然而“志存高远”到想坐上龙椅的人,却源源不断。以中国历史上自号“始皇帝”的嬴政为例,他以武力统一中国后,出去巡行,年纪轻轻的项羽在路旁围观到他豪华气派的车马仪仗,便产生了“取而代之”的意图;嬴政死后仅一年,陈胜便聚众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连《水浒传》中李逵那种有勇无谋的草莽匹夫,有了两把板斧,聚了一群结拜兄弟,都敢叫嚣着要“杀去东京,夺了鸟位”……除了要提防民间的造反作乱,皇帝还要时刻留意身边的臣子们,毕竟这些人往往都是天底下最精明的能臣干将,万一未能将其制驭,任其暗中将势力坐大,皇帝的皇袍便可能会换成别人来披了。因此,在整个国家化为皇帝一姓之私产的帝制时代,皇帝这个“当家的“,要随时绷紧了心弦,防止外人破门而入,夺其位,分其家产。皇帝在权力斗争中一旦“卷”输了,江山不仅会改朝换姓,且往往会赔掉自己乃至整个家族的性命。这卷得还不够激烈吗?

中国历史上,争夺皇位的压力不仅来自皇室外部,更常常来自皇室内部;皇族成员为了帝位而同室操戈的悲剧,屡见不鲜:嬴政尸骨未寒,他那个排行靠后的儿子胡亥就逼死了长兄扶苏,还对其他兄弟们狠下*手;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亲手射杀兄长,接着又逼迫父亲退位;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坐上皇位没多久,他叔叔燕王朱棣便起兵来夺天下……皇室内部兄弟阋墙、骨肉相残的人伦惨剧,在帝制时代可谓层见迭出。皇族的家庭矛盾往往迅速转化成震憾朝野的政治斗争,掀起腥风血雨的动荡。

说起皇室内部因皇位而掀起的政治斗争,最为当下大众所耳熟能详的,应该便是康熙帝统治后期爆发的诸子夺嫡的激烈宫斗。这个话题在公众中知名度较高,一方面是由于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康雍之际离当下不算太遥远;另一方面更在于,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不断有取材于此事的影视剧热播,使得相关话题传播广泛。然而,影视作品中难免有太多虚构想象的成分,历史的真相往往在一场场戏剧化演绎中被遮蔽。学术界虽然对康雍之际的夺嫡之争已有大量研究,但学术领域众说纷纭的考究探讨,对大众读者而言过于曲高和寡,难以理出清晰头绪。

最近,一部名为《九王夺嫡》的学术普及类作品,将专业化与通俗化融合在了一起。负责执笔行文的此书主要作者郑小悠是专业的历史学者,且一向擅长历史文学、历史普及类作品的写作,文笔生动平易、引人入胜,此前创作的《年羹尧之死》等,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参与者橘玄雅,对满文档案和爱新觉罗家族史、清代宫廷史颇有研究,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找到了多件尚未被学界利用的极重要档案,运用在了《九王夺嫡》之中。另一位参与者夏天,特别擅长梳理人物关系,协助将”九王夺嫡“事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整理成清晰的脉络,并制作了关系图表。三位创作者珠联璧合,使得此书既广泛综合了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具备专业视角,还加入了对文学作品、影视剧流行说法的解读,从而构筑起了学术研究与公众认知的沟通桥梁。

九王夺嫡

郑小悠橘玄雅夏天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年4月

为什么康熙的儿子们会为皇位激烈“内卷”?

由于康熙末年的夺嫡斗争包含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天然蕴含强劲的戏剧冲突,因此成为影视作品青睐的素材。但影视剧往往不能真实而细致地揭示形成夺嫡斗争的原因,在剧情设置上仅仅将“皇子们对权力的贪恋”作为答案予以展现,过于简单化。而《九王夺嫡》一书基于学理分析,以简洁而又全面的方式,讲清楚了康熙统治后期为何会爆发如此激烈的帝位争夺。

论文治武功,康熙皇帝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历代帝王中,都够资格排在第一序列。康熙自己的文化水平高、能力强,对于皇子的教育,也不含糊。如果用当下流行的一种教育现象来比拟,可以说,康熙是一个典型的“虎爸”,教子理念堪比如今的“海淀家长”,喜欢“鸡娃”:皇子四五岁的时候,就为其找名儒做老师,督促他们起早贪黑地背四书五经,学习汉文化,练习书法;要求皇子绝对不能丢了满洲传统,得学习满文;为避免皇子们沾染文弱习气,还敦促其练习骑射……用现在通俗的话说,康熙不仅对儿子们的文化课学习抓得紧,各类兴趣辅导班也没少报。而且,皇子们的学习强度高,夜以继日,寒暑不断。除了理论知识,康熙还注重培养皇子们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参与最高级别的朝政和*事会议,审理大案要案,参与重大礼仪活动;康熙亲征时还会带上一些皇子随*,其他的皇子轮班在京处理政治事务。经过如此的精心培育,不少皇子都具备卓越的才华:皇太子允礽文武兼备,长期代理监国,治绩不俗;皇长子允禔,连西方传教士都称赞他“才华横溢”;皇三子允祉能文能武;皇四子胤禛的学识、文章、书法都出类拔萃,且政治能力卓越;皇八子允禩情商高,非常善于维护人际关系;皇九子允禟机智多谋、心思机巧……

圣祖仁皇帝朝服像

康熙身为父亲,希望儿子们成为安邦定国的人才,运用丰富教育资源予以悉心教导,是很正当的,按理说无可指摘。可正如《九王夺嫡》中所分析的,问题在于,康熙的教育方式总体上存在明显不足——说得通俗一些,本应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却未能将”德”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康熙一方面对孩子的学习管得很严,可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又相当宠溺孩子,特别是对皇太子相当溺爱,太子生活作风奢侈,他并不批评,甚至“诸皇子贪财好货、凌逼弱小,康熙帝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基本不予追究”。于是,多位皇子的性情中有明显娇纵傲慢的一面,甚至有些还脾气火爆。随着皇子们年龄渐长,因地位差距引发的不平之气逐渐淤结,加之普遍恃才傲物,彼此看不顺眼,不顾及兄恭弟谦的伦理规范,小摩擦也就累积为大矛盾。

皇子周围的人私下里撺掇煽动,也是加剧夺嫡斗争白热化的原因之一。皇子们的生母多出身于官宦之家,甚至不乏阀阅巨族,所以皇子们背后天然牵涉到复杂而庞大的利益链条。八旗重臣、外戚勋贵的各股势力,根据姻亲或利益关系,选定亲近皇子作为靠山,并倾力予以支持,万一皇子荣登大位,自己的家族便能够保持荣华富贵,甚至更上一层。比如,索额图就将自己家族的命运与太子的荣辱紧密绑定在一起,甚至有与太子在背地里图谋不轨的嫌疑。另一方面,康熙允许皇子们拥有部属、文学侍从,皇子们亲信的门客中,不少人期冀自己的主子成为皇帝,从而获得从龙之功。例如,皇三子允祉身边最重要的文学侍从陈梦雷,一生郁郁不得志,很希望允祉能登上帝位,以使自己有机会在晚年一展抱负。又比如皇四子胤禛的门人“谋士”戴铎,功名心极热,直接鼓励胤禛趁着太子二废之际力争储位,尽快培植私人势力,表现得比胤禛还要焦虑热衷。面对如此的怂恿鼓动,皇子们对帝位的欲求,便升腾得更为炽烈。

此外,正如书中所分析的,对于清政权而言,嫡长子继承制和满洲传统旧制之间有严重冲突,加之康熙在两立两废太子之后,因为各种原因,迟迟不再公开立储,导致储位虚悬加剧了诸子争锋的局势。诸皇子拉帮结派,暗蓄势力,勾心斗角,越发剑拔弩张。《九王夺嫡》展现了康熙统治后期清宫储位争夺的对峙格局,细致分析了争权漩涡中诸皇子的优劣之势、政治班底、人际网络,并在对具体情境的还原中,展现了人物的行事策略等。

从处境尴尬到登上帝位——“老四”胤禛的逆袭之路

在大众的认知中,雍正皇帝的形象可谓相当复杂多面。清朝官方给他的谥号有“英明宽仁”“大孝至诚”等极致的溢美之词,但在街谈巷议和民间传说中,他始终有着弑父屠兄的恶名。在一些影视剧中,他时而呈现出勤政爱民、锐意进取的改革者形象,时而又变成为情所困的孤家寡人。在互联网上,因为一系列包括抚琴赏景、异装捕虎等场景的行乐图,他被网友戏称为cosplay的开山鼻祖,还被制作成表情包,成为网红人物;他对臣子奏折的一些批复,如“朕就是这样的汉子”“真正累了你了”等,被网友戏称为“萌萌哒”,难以想象竟出自高高在上的帝王笔端……《九王夺嫡》立足于史料,通过披露雍正早期的成长背景、人际网络,夺嫡斗争中施展的政治手腕,以及获得帝位后对兄弟们的处置方式,进一步真实呈现了这位帝王的复杂面目。

在这幅“行乐图”中,画面中的雍正皇帝穿着奇装异服,只身搏虎。

虽然雍正成为夺嫡“内卷”的最终赢家,但他并非具备天生的胜利者特质。在皇子中排行“老四”的胤禛,年轻时喜怒无常,城府不深,性格中的不少负面特质表露无遗,因此不太受到周围人的喜欢,特别是与人缘好的八阿哥允禩相比,更显冷落。胤禛跟太子允礽的关系,一度相当不好,甚至闹到大打出手的地步,还被太子踢昏,从台阶上跌落下去。更重要的是,他也不太受到父亲的喜爱,曾被父皇直接评价“为人轻率”,认为他有着明显的性格缺陷,受封赏的地位待遇,与兄长们相比明显差了一截。又比如,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时,康熙帝命允禩、胤禛二人留京办事,其中,允禩署理内务府总管,身为兄长的胤禛竟被排到了弟弟后面。此外,朝中一些关键的外戚显宦、亲贵重臣,也不力挺他,甚至他的亲姨父阿灵阿,养母、亲妹婿所在的佟氏一族,也都不保举他成为新太子,反而偏向允禩。因此,胤禛曾一度处于比较边缘的位置,处境相当别扭。

胤禛是佛教信徒,醉心佛学,曾悟透因果,被活佛称为“得大自在矣”。他用长篇大作与允祥谈禅论道,劝导生活不如意的十三弟勘破眼前的困扰,去寻得精神的永恒。然而,秉持“佛系”理念、看似与世无争的他,却一直在不动声色地打造自己的政治班底。虽然他的“朋友圈”不及允禩的广阔,但他有独到的识人眼光、用人之策,组建班底时注重质量,而非一味地大加笼络,在关键时刻拉拢住了隆科多、年羹尧等重要人物;甚至原本属于“太子*”铁杆成员的允祥,也变成了他的忠实盟友。《九王夺嫡》中还依据被挖掘出来的满文档案,分析了胤禛早年的人际关系,提出一些惊人见解,比如,胤禛在自立门户参与夺储之前,其实是允禩集团的外围成员……

对于雍正,历来最大的争议和谜团,在于他的帝位是否来路不正。对此,作者在《九王夺嫡》中汇总了关键材料——包括持不同立场人物的说词,雍正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回忆和讲述,清朝官修《实录》中前后措辞的修改变化——运用探案般的细密分析,抽丝剥茧地讨论其中的疑点、漏洞甚至自相矛盾之处,并运用逻辑推理以及合理想象,力图还原康熙去世前后宫庭内外到底发生了哪些大事。对此,本文不剧透,建议读者自行阅读原作,跟随作者的考证分析,一探究竟。

四阿哥胤禛常服像

以夺嫡之争为主线,《九王夺嫡》还披露了在此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大案要案,比如“帐殿夜警”事件、托合齐结*会饮案、相士张明德案、巴汉格隆诅咒太子案、曾静案……一些案情之惊爆程度,令人瞠目。如“帐殿夜警”之案,陪同康熙帝巡幸塞外的太子竟然在深夜越过重重宿卫,将康熙帝的黄幔城扒开一个裂缝,向内窥视皇帝的动静,让人不得不怀疑其有谋君弑父的意图。康熙皇帝知情后,迅速控制太子,在随行的王公百官面前激动得痛哭流涕,历数太子的种种不孝之举,甚至扑倒在地,抽打自己的脸颊。“托合齐结*会饮”案,一群官员们看似普通的聚会,竟被人举报,进而升级成为政治大案,触发了山崩海啸般的后果,导致太子允礽二度被废。全书还讲述了这场夺嫡之争的后续情况:权力争夺引发的“内卷”并没有随着雍正的即位而偃旗息鼓,雍正开始步步为营地秋后算账,清除反对派;甚至这场“内卷”在雍正去世之后还未完全终结,在乾隆时期掀起了最后波澜,导致“弘晳逆案”的爆发。

正如《九王夺嫡》中所说的,康熙末年这场激烈而复杂的夺嫡之争,“不但对当时的政治局势产生重大影响,即使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亦有相当的代表性”。对于今天的读者,再次回看那场看似遥远的权力争夺事件,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在帝制时代内卷化的政治生态中,无论是权力斗争中的主角还是配角,生存处境都如何的变幻无常、朝不保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被康熙帝ldquo鸡娃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