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这边的长龄,是六月二十五日接到了庆祥的告急文书,长龄丝毫也没有耽误,立即开始在伊犁各营中挑选精兵,计划挑选一千名,由领队大臣祥云保率领驰援。二十六日,就在长龄、祥云保还在挑选人马的时候,长龄再次接到庆祥的告急文书,得知喀什噶尔城已被张格尔所围,“贼众兵单,据城力守,势甚危急”。于是长龄决定再增加一千人马,第一批是这先挑好的一千人,由祥云保率领先出发。第二批一千人等挑选、准备好之后由另一位领队大臣硕隆武带领跟进,全部由冰岭前往南疆。同时派人火速通知乌鲁木齐都统英惠,令乌鲁木齐提督达凌阿率四千兵马前往喀什噶尔救援。
我们要知道,这样一来,伊犁基本上就剩长龄这一个光杆司令了,前面先派出了穆克登布、乌凌阿,现在又派出了祥云保、硕隆武。也就是说与伊犁将*一起驻守在惠远城(今伊犁霍城县),一共四名领队大臣,已经全部派去南疆,现在也就还剩一个领队大臣恩绪,驻守在巴彦岱(今伊犁伊宁市巴彦岱镇)。
伊犁将*驻地惠远城与巴彦岱的位置
而伊犁这边不仅还有着六千多户屯垦种地的回人,同时也与布鲁特的游牧地接壤,一旦生变,后果一样不堪设想。不过此时长龄也根本顾不上这么多了,先解了南疆之围再说。
而此时,张格尔已经分兵围攻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与和阗四城,清*从喀什噶尔到和阗的各个台站、卡伦全部失守。穆克登布与乌凌阿四处平乱,完全是捉襟见肘。而喀什噶尔城,按照庆祥的说法是“城中粮饷无多,而柴、水拾取于外,且土城单薄,人数寥寥”。也就是说喀什噶尔城内不仅没有充足的补给,而且燃料、用水都要取自城外,城墙也不厚,守城的兵丁也人数匮乏,因而“若被围困,断难瓦全”。对此,庆祥已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一旦城破,自己只能“亲率余兵”,背城一战,或许还能夺得一条生路,退到英吉沙尔或叶尔羌再做定夺,至于能不能成功,则自己也难以预料。
此时的庆祥已经预料到了自己的命运,因此在给道光的奏折中,庆祥最后说:“此折系专人由巴尔昌卡伦外投至乌什,尚未知能否仰达圣听。”就是说现在我的这份奏折只能从巴尔昌卡伦往外传递到乌什,也不知道能不能让皇上您看见。
巴尔昌卡伦,位于喀什噶尔城东北80公里左右,在伊兰乌瓦斯卡伦——也就是捉住五个奸细的那个卡伦——之东,现在的位置是阿图什市东北七盘水磨一带。这也说明,从巴尔昌卡伦之西的伊兰乌瓦斯卡伦、图舒克塔什卡伦、喀浪圭卡伦等等,已全部失守。
道光在安排杨遇春出兵南疆之后,南疆诸城的告急文书每天都如雪片一样来到道光的面前,而道光也一步步认识到了南疆叛乱严重性,终于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调兵遣将。
七月十四日,道光令原本要去台湾任职的山东巡抚武隆阿,暂缓前往台湾。我们前面知道,道光元年()正月,道光曾任命武隆阿为喀什噶尔参赞大臣。道光二年十二月,道光从南疆调回武隆阿,以永芹接任喀什噶尔参赞大臣,之后才有了张格尔入卡作乱,巴彦巴图被围身死,永芹病逝,庆祥接替这一系列事。
那么现在,南疆暴乱,“此时回疆事机紧要,自应先其所急”,武隆阿这样既懂*事,又熟悉南疆的高级干部,前往南疆平叛,自然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七月十九日,道光下旨,甘州提督齐慎率三千人,原本计划赶往哈密驻守,现在统一将这三千人交给杨遇春带领,全部用于南疆平叛,齐慎不必前往。
七月二十一日,道光下旨,以现在乌鲁木齐支援的四千兵马、伊犁支援的两千兵马,加起来总共六七千的增援兵力,看来不足以平叛,所谓:“断非六七千兵力所能痛剿”,因此命宁夏将*格布舍,挑派精锐满洲营官兵五百名、凉州庄浪满洲营官兵五百名、宁夏镇属官兵一千名,共计二千名,前往哈密驻扎;吉林将*富俊、黑龙江将*禄成各挑备精兵一千名,吉林索伦骑兵两千名,前往杨遇春处报到。
七月二十二日,道光下旨挑选前往南疆的后备干部:“命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于三旗侍卫、前锋参领、护*参领、护*校内,挑选年壮技优者七八十员”,然后再从这些人中选拔三十人,前往回疆*营。
七月二十四日,任伊犁将*长龄为杨威将*,“*营大小官员悉听节制”。同日,武隆阿进京,被道光任为钦差大臣,“与杨遇春参俱赞*务”——这样,平定南疆的三大巨头架构形成,长龄为杨威将*,总领一切,杨遇春与武隆阿均为钦差大臣,负责具体的*事行动。同时,伊犁那边也不能没有官员,不能光长龄一个光杆司令,因此这一日又令乌鲁木齐都统德英阿前往伊犁任参赞大臣。同时命布彦泰、忠山前往伊犁任领队大臣。
七月二十五日,命新上任的陕西巡抚卢坤前往甘肃,会同代理陕甘总督的鄂山,共同办理后勤*需。
七月二十六日,命武隆阿于京师火器营、健锐营各挑选一百名精兵,并带领章京数名,随往回疆*营。
这样一番调兵遣将下来,道光一算账,现在南疆平叛的*队,“统计将及两万名”,这还不包括吉林、黑龙江调拨的几千人。*火粮饷一切经费,也都安排妥当,是“源源接济、兵精粮足,天戈所指,无难悉数扫除。”而且道光认为,“喀什噶尔回子久隶版图,素称恭顺,即布鲁特部落亦输诚归化有年,此次勾结滋事,自系张格尔煽惑所致,其中甘心助逆者,谅必无多。”也就是说喀什噶尔的回人为我大清子民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一直以来都很恭顺,而布鲁特各部落也藩属多年,因此这次事件,就是张格尔煽动才造成的,这里面心甘情愿造反的,肯定不多。
我们今天看道光的这个判断,也对也不对。首先这次叛乱的根本原因,的确是因为张格尔,或者说就是极端宗教信仰。但如果说成为大清子民、藩属了很多年,就会对大清日久生情,未免是太小看了极端宗教的威力,至于“其中甘心助逆者,谅必无多”,也只能是想当然而已。
南疆八城中,危在旦夕的,是所谓西四城,亦即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与和阗,今天则不这么叫,而是将其称为塔里木盆地南缘。从历史上看,只要是和卓叛乱,一般都是从喀什噶尔开始,之后向东南、东北两个方向发展。东南方向,一路过去,从英吉沙尔到叶尔羌,再到和阗,也就到头了,因为受限于恶劣的环境,不大会继续向东,即使继续向东,到今天若羌的位置再北上谋取喀喇沙尔,也会在身后留下库车、阿克苏等一堆城镇,形成腹背受敌的局面。因此每一次和卓叛乱,包括阿古柏之乱,都是先占据西四城,然后再掉过头来,谋取喀什噶尔东北的乌什、阿克苏。
西四城与东四城
而从东北方向,是一连串人员密集、土地肥沃的城镇。所以南疆的叛乱如要做大,就必须要占据塔里木盆地北缘这一串城镇,反之,中央政权如果要平定南疆,那么也要首先占住北缘这些城镇,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节点,则是阿克苏。对这一点,无论是清廷还是张格尔一方都很清楚。只不过张格尔现在还没搞定西四城,没到北上的时候,但道光、长龄与镇守阿克苏的长清都心里却非常清楚,所以道光也是一再要求,阿克苏不可轻动,长清这边也是派出了有限的*队,向叶尔羌方向支援,更多的希望,还是寄托在从乌鲁木齐方向前来的大*。
六月二十六日,长龄接英吉沙尔领队大臣苏伦保报告,叶尔羌参将吴亨佑率兵二百五十名,于库森塔斯浑河全*覆没,喀什噶尔城音讯不通,大小道路已被阻断。喀什噶尔城距离英吉沙尔城仅仅七十来公里,但却根本无法联系。伊犁的两千人马虽然已经出发,经冰岭而来,但按照长龄的计算,最快也要三十天左右才能到达。而乌鲁木齐,“相距尤远,势不能早到,其余南疆各城防兵,每处不过数百名”,“实无可调之兵”
至于苏伦保要求从喀喇沙尔调三四千土尔扈特、和硕特蒙古前来支援的请求,长龄也不赞同,认为不好操作。我们知道长龄本身也是蒙古人,因此对蒙古人的生活方式非常了解。首先目前正是夏季,这些蒙古人散落在山间游牧,一时间难以聚集。而这些蒙古人打仗,马匹、兵器都是自带,又都未经过正规训练。更重要的是从喀喇沙尔到叶尔羌也有“二千余里,一兵一马,长途必致疲惫,现在回逆众多,断非此项蒙古所能剿办”,而这些蒙古人一旦伤亡,朝廷还得从重抚恤,得不偿失。
因此长龄一面回复苏伦保,一面上奏道光,进行汇报。道光接到长龄的奏报后,认为长龄的想法“所见与朕意同”,这些土尔扈特、和硕特蒙古如果还未启程,就不必前往了。
虽然长龄、道光都认为没必要让蒙古人来帮忙,但南疆西四城的形势却不饶人,是一天一个样,长龄差不多每天都接到官兵遇害,城池被围攻的报告,而且根据苏伦保的汇报,叶尔羌参与叛乱的回人数量比喀什噶尔的还多。所以没过两天,长龄终于扛不住了,决定还是调喀喇沙尔的蒙古过来支援,因此赶紧又给道光上了一个折子,认为“土尔扈特等虽不能得力,亦可稍壮声势,安定人心,不敢拘泥前奏、固执己见”。因此是赶紧用蒙文给喀喇沙尔的蒙古部盟长策伯克扎布写信,询问“是否情愿报效,自行凑集蒙古兵数千名”。
就在长龄给喀喇沙尔的蒙古部盟长写信的当天,又接到库车帮办大臣果良额的报告,说是沙雅尔的阿奇木伯克伊萨克“禀恳情愿带领回兵二百五十名前往助援”。
那么这个伊萨克是什么人呢?正是库车王鄂对的孙子、鄂斯满的儿子。只不过库车王这一支的爵位——当时还是贝子之爵——没有传到伊萨克身上,而是传到了他的侄子迈哈默特鄂对身子,是为第四任库车王。而我们在前面讲过,庆祥到了喀什噶尔后,是将在阿克苏任阿奇木伯克的迈哈默特鄂对,也调到了喀什噶尔加强防守。也就是说现在是现任的库车王迈哈默特鄂对、现任的吐鲁番郡王迈玛萨依特、以及被废的前吐鲁番郡王玉努斯,都在喀什噶尔城中。那么现在伊萨克也要求领兵前往平叛。
看了果良额的报告,长龄觉得伊萨克开了一个好头,进而考虑,西四城之外其他城的阿奇木伯克,是不是也都可以效仿效仿伊萨克,都带些人马前去西四城支援。因此长龄一面给西四城之外的南疆各城大臣发文,问他们自己城的阿奇木伯克能不能以伊萨克为榜样,也去支援西四城,一面将自己的这个想法想道光汇报。
然而道光却对长龄的这个做法并不认同,在接到长龄的这封奏折后,道光认为伊萨克自愿前往效力,自然是应该高度肯定,但如果让其他各城的阿奇木伯克都效仿伊萨克则不妥。首先各城的伯克本身手下就没多少兵马,其次每个城都有每个城的工作,哪一个城不重要?都重要。各个阿奇木伯克只要守好自己的城就是最大的功劳。为此道光婉转的批评了一下长龄,说你身为整个新疆的最高领导,要统揽全局,方方面面“均须通盘筹划,计议周祥”。
六月二十八日,喀喇沙尔办事大臣巴哈布,再次接到阿克苏办事大臣长清的告急文书,要求巴哈布发兵支援叶尔羌、英吉沙尔。巴哈布当下在喀喇沙尔驻防屯垦的六百零五名绿营兵中挑选了三百名,于二十九日星驰前往。
同日,乌鲁木齐都统英惠报告:乌鲁木齐提督达凌阿率二千五百名汉兵、库尔喀拉乌苏(今塔城地区乌苏市,做乌苏啤酒的那个地方)领队大臣多贵率一千五百名满洲兵,陆续从乌鲁木齐出发,昼夜兼程赶往南疆。同时杨遇春向道光报告,哈密作为新疆的咽喉,一来“回户亦多”,也是回人的密集居住地;二来如果南疆需要继续调兵,从哈密这里再往南疆去要方便的多,所以也必须要由得力官员率重兵驻守,以备不时之需,因此已下令让甘州提督齐慎带兵三千前来驻守。具体派兵分配名额为甘州驻*派一千、永固派五百、凉州镇派五百、西宁镇派六百、肃州镇派四百。同时派*事经验丰富、作风干练的永昌协副将胡超、庄浪协副将李士林,随同齐慎前往哈密听候调遣。
远在北京的道光接到新疆的奏报后,除了对前线的人员调动、兵力部署提出一些指导意见外,主要是一方面加紧从各省调拨银两用于前线,一方面反复强调各路官兵进入新疆后要严肃*纪,万万不能出现扰民的情况,“毋得稍有骚扰”,同时各路官兵也一定要小心谨慎,尤其要严防别让人家给包抄后路,“毋坠贼人奸计为要”。
南疆战事危机,北京城的大臣们也有提建议、出对策的,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英和就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片南疆问题的分析。
英和,字树琴,一字定圃,号煦斋,别号粤溪生,索绰络氏,满洲正白旗人。其父为礼部尚书德保。别看人家是满人,却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乾隆五十八年()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清代中期以后的翰林院庶吉士,任期三年,主要负责给皇帝起草诏书,属于皇帝的近臣。明代的翰林院庶吉士通常都是内阁的主要来源,清代在担任翰林院庶吉士期满之后,一般也都会被安排到重要岗位。很多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角色都担任过这个职位,比如明代的张居正,清代后期的曾国藩、蔡元培等等。也正因为如此,和珅曾经看上了英和,想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但被英和的父亲德保拒绝,等到嘉庆亲政,搬到和珅后,还特意因为英和家曾拒绝过和珅,而对英和另眼看待,一下将其自从四品提拔到了从二品,从侍读学士提拔为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后又任工部、户部侍郎、*机大臣等等。
英和及其家族以文学艺术方面的造诣而知名,英和也十分喜爱藏书,属于不折不扣的饱学之士。《清史稿》评价其“通达政体,遇事有为”、“为八旗士族之冠”。然而问题是,英和从未到过新疆,其对新疆的认知都是来自于书本,对于伊斯兰教更是不明就里。因此今天我们看英和的这些分析,就颇有问题。
英和的主要观点,看来看去,还是老生常谈,一是说朝廷在回疆设立八城,互为犄角之势,统一管理、发展民生,政策都是好的,坏就坏在南疆的那些大臣贪污腐败、压迫回人,轻举妄动,导致天下大乱,所以对这些犯错的官员必须要大力惩处;二是进*回疆要多路并进,做好堵截;三是认为乾隆年间主要用兵攻打的是叶尔羌,“其余各城多半传檄而定”,而“回人素性恇怯,愚而易制”。恇[kuāng],意思是害怕、惊慌,总之就是说南疆的回人生性怯懦愚昧,容易管理。只要“各城办事大臣加意抚恤”,安抚人心。张格尔必定就会势单力孤。
认为“回人素性恇怯,愚而易制”,并不是什么新鲜观点,早在大小和卓叛乱之前,乾隆对于回人的看法也是如此,认为回人世代农耕,性格懦弱,与内地的汉人一样,易于管理,回人与准噶尔那样游牧的、桀骜不驯的蒙古人不同。但紧接着,大小和卓就给了乾隆结结实实一巴掌。如果了解了南疆黑山、白山两派的血腥历史,乾隆或许就不会得出回人生性懦弱的结论。
回人世代农耕的确不假,懦弱不懦弱我们先抛开不讲,从表象看,一个回人农民与一个汉人农民,人生观在很多地方的确是一致的,比如也一样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样没什么远大理想,追求老婆孩子热炕头,一样重集体、轻个人,一样畏惧官府,也一样有着农民的淳朴和自私等等。但这只是在平常状态下的表现。而一旦加入宗教因素,则完全与汉人不同。事实上,无论是大小和卓、张格尔,还是其后的多次和卓后裔叛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不认可异教徒的统治,你治理的再好也没用,对于极端宗教来说,终极目标就是要杀光所有“卡菲尔”才行,一旦有机会,立刻会如燎原之势。这是一个死结。
乾隆对回人有所误判,那是因为刚刚接触回人,但问题是自乾隆平定大小和卓以来,到了英和所处的道光年间,已经过去了六十来年了,英和这样的中央高级官员却还是这样的认知,也不知道这六十年都总结了些什么。说到底,英和对新疆的认知和对策,无非就是坐在书斋里翻书,拍脑袋拍出来的,连新疆长什么样都不知道,这样得出的结论,根本不着要害,即使再才高八斗也没用。
新疆这边,七月初四,长龄接到阿克苏办事大臣长清的报告,此前随穆克登布从伊犁增援过去的锡伯营总管额尔古伦,自喀什噶尔派人前往阿克苏报告,六月二十二日,张格尔的*队围攻喀什噶尔,“官兵在城外两不相顾”,就是被敌人给分割了开,在战斗中,乌凌阿、穆克登布双双中枪阵亡,喀什噶尔城,危在旦夕。
(待续)
律师声明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