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里,伤心毕业季来到了,很多孩子在此时面临分别,更期待重聚。很多学校为了给孩子们送行,举办了令人难忘的毕业典礼。在过去的时光里,孩子们一起哭过笑过奋斗过,面对不可知的未来,勇敢的他们大声宣誓:我要飞得更高。
爱国情怀少年担当
一晃6年时间,锡林南路小学届的同学们即将抵达小学生活的终点。毕业所承载的情感是复杂的,有不舍,有感念,有兴奋,亦有憧憬。6月17日,届的阳光少年们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我要飞得更高”毕业典礼。
依依惜别
对于国旗班的队员们来说,这是他们小学阶段最后一次升旗仪式。六(5)中队国旗班的队员们,向母校师生展现出属于届队员的精神风貌,用自己的行动向母校与自己的少年时光献礼。屏气凝神、庄严肃穆、一丝不苟,他们要在最后的升旗仪式上留下届的印记。
对这个世界如果你有太多的抱怨,跌倒了就不敢继续往前走,为什么人要这么的脆弱堕落,请你打开电视看看,多少人为生命在努力勇敢地走下去……这是六(1)中队合唱的《稻香》。随后,六(6)中队献唱《勇气》:终于做了这个决定,别人怎么说我不理,只要你也一样的肯定……
在孩子们新的人生征程即将开启之际,锡林南路小学吴少琼校长为孩子们送上殷切的期盼和诚挚的祝福:“爱国情怀,少年担当。毕业带来了不舍和离别,但还有对未来的憧憬和期望。愿你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能拨开云雾,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相信有一天,你们会带着成功的喜悦归来。未来可期,祝福你们飞得更高!”
期待归来仍是少年
6月清风习习,在苏虎街实验小学的毕业典礼上,校长徐雅琴为毕业生送上了祝福,饱含深情的话语让在场毕业生纷纷落泪,谆谆教诲更是激发了孩子们奋发向上的动力。温情回忆,殷切希望,毕业班教师代表赵高峰老师表达了自己的不舍与祝福。学生代表则通过回忆致敬童年,表达对未来的希冀。
《难忘师恩》《忆童年》《栀子花开》……多才多艺的六年级毕业生表达着对母校的深深眷恋,对伙伴的无限祝福,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班级内,学校为毕业班教师送上鲜花表示感谢。当每一位毕业生从老师手中接过毕业证书时,或拥抱留念,或低头细语。
毕业之际,锡林南路小学分校六年级毕业生代表深情朗诵,表达着对母校的不舍。
难舍难分
校长李文东为六年级毕业生送上了满心的叮咛与美好的祝愿。他希望即将毕业的孩子们能够传承母校“勤奋求知全面发展”的校训,珍惜时间、心存梦想、心怀感恩、永葆善良,用自己的青春创造属于自己的锦绣前程和美好未来。学校还为毕业生准备了一张幸福“车票”作为毕业礼物,因为从这一天起,他们即将从锡小分校这一人生站点驶向前程似锦站,希望全体六年级毕业生快乐成长、扬帆远航,愿此去繁花似锦,归来仍是少年。
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的毕业典礼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
为了鼓舞高三学子的斗志,将青春最美好的记忆永远留存,毕业典礼现场到处体现着满满的“仪式感”:
图书馆前一副对联引人注目:“文昌魁斗二星处经纬且折六月桂,奋斗致远百愿皆如意堪就三载名”,它承载着学校对同学们的无限期许。
课本墙、“奋斗足迹”等打卡地,成为学生们的记忆标志;照片墙上的点点滴滴、松树上的一张张卡片,凝聚着来自全体教师、家长、学弟学妹们的祝福。每一处都彰显着学校对毕业典礼的用心打造,希望能给高三学子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记。
我们毕业啦
开场视频《少年》记录了3年来致远学子线上线下的学习生活,生动体现了每位二中人奋斗拼搏、追求卓越的精神面貌。师恩难忘,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每位老师的辛勤付出,伴随着学生们热烈的掌声、欢呼声,高三级部主任、高三各学科老师,教务处、学生处、后勤等工作人员和家长代表依次走上主席台。
校长王维真以“行稳致远,奋斗有为”为主题,为高三致远学子开讲“最后一课”。她表示,作为即将走入广阔天地的高三学生,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要有终身不怠的学习力、海纳百川的包容力、胸怀天下的担当力。王校长强调,学习力决定你能否始终保持和世界的良性互动,不断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包容力决定你能否悦纳日日常新的自我,欣赏日益精进的他人;担当力决定作为当代青年的你能否为祖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希望致远学子能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岳葆青同学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他回忆了高中生活中的奋斗时光和老师每天的陪伴指导,并表示:“这3年在二中习得的绝不仅仅是知识,更是足以铭记一生的人生启迪。感谢二中给予学子更加有力的翅膀去翱翔天际,致远学子定竭尽全力,为梦想而战,为荣誉而战,为母校而战!今天我以二中为荣,明天二中以我为傲!”
景剑峰作为家长代表感谢二中辛勤奉献、尽职尽责的老师和有着优质教育理念、不懈追求的管理者们,二中给予孩子们奋斗而不琐碎、自信而不孤傲、从容而不随意的品质,这将是他们一生的财富。最后,诚挚祝福呼市二中在年的高考中再创佳绩!
教师代表王艳君以“何以致远”为题,为同学们送上临别赠言。她说:“肯替他人着想是第一等学问。同学们始终奋发向上、刚毅不屈,肯吃苦、敢担当才能把人生路走宽。要求真务实,内省力行。不断向内开发自己的潜能,培植真正的学问技术,深省力行,而后必将有所为。”
(文/图记者丁晨)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